高莉
深圳市西乡中学
摘要: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本人是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这篇微文章中, 将微课的拍摄与制作过程分成前期筹备、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三个阶段来探讨最近我们教育非常关注的“微课”它的拍摄与制作。
关键词:微课 拍摄与制作 前期筹备 中期拍摄 后期制作 创新
微博、微信、微电影…… ,“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本人是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这篇微文章中, 将谈谈最近我们教育非常关注的“微课”它的拍摄与制作。不过要强调的是本文的阅读对象除了信息技术教师同行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加入我们行列的其它老师和热衷于微课拍摄与制作的社会人士。那么什么是微课呢?在论述它的拍摄与制作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先明确阐述下。“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顾名思义,“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这个视频片断如何拍摄与制作才能让我们的“微课”锦上添花,这是我们这些微课拍摄及制作者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将微课的拍摄与制作过程分成前期筹备、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三个阶段来探讨。
一、微课的前期筹备
微课是师生风采展示的舞台,一节优秀的微课拍摄与制作,前期筹备是首当其冲的。如何做好前期筹备,我们要做到拍摄前的工作包括:前期看景,撰写分镜稿本,制定拍摄计划。前期看景是写分镜头稿本的重要依据,看景相当于把现场拍摄简单化的演习,一个好的摄像师能娴熟的将现场环境同创意脚本要表现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考虑现场环境的操作度和参与拍摄人员的配合程度,例如拍摄现场有没有可以利用的道具,有没有提高角度的道具用于设计俯拍镜头等。制定拍摄计划要同分镜头稿本的写作结合起来,拍摄计划包括:被拍摄方的拍摄要求,被拍摄方需要配合的内容,拍摄方需要准备的内容,拍摄场景的准备,现场人员的协调等等,总之是非常周详的一项工作。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与被摄者授课教师的沟通,其中包括对他妆扮的要求,如不要穿黑色、白色及细条纹的服装,要化淡妆,粉底要打细打匀。当这些前期工作准备好之后,就等于拍摄工作已经成功的一半。当然,拍摄工作完成之后,前期撰写的分镜头脚本的功能也并不是就没有了。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它同样扮演着重要的地位。一般都会按照分镜头脚本的画面说明来进行声画的对位,当然如果需要,在剪辑中也可以加入导演和剪辑师个人的更深入理解和加工。
二、微课的中期拍摄
构图入门、采光奠基,提到微课的中期拍摄,除了会使用摄像机外就不能不提到构图和采光了。先说构图,在微课中我们的构图重点就是教师的人像构图,以人像的特写、半身、七分身或者是全身为主题。这类构图前我们设计好主题人像的造型风格,选择适合整体表现的场景,做好先期的主题与场景设计作业。接着依据人像公式构图法的原则,直接框取特写、半身、七分身或者是全身之构图,大约是距离被拍者5—8步左右,即可轻易拍得。曝光时,需依人像摄影的特点,多开1~2档光圈补偿,以使脸部质感较为亮丽。人物脸部的光线柔和亮丽,是拍摄此类型照片的重点。最后应多变换主题人物的造型或道具,否则拍照张数多时,视觉重点会毫无变化,构图、景深以及拍摄技术类同的缺点就会暴露出来。另外,还有几点需注意:1.拍运动物体时要在前面补足它的前进空间;2.不要有把画面切割的线条;3.主体大多放在黄金分割点;4.和画画一样,也要构图:斜向、纵向、横向、S形……
说到采光,在教室内微课拍摄中,为了达到更完美的采光效果,室内摄影棚必须具备二盏以上的灯光来打光,这种打光技法称为“复灯打光法”。依据各灯的功能,可分为:①主光;②辅光;③效果光。
打效果光的光源又可细分为:①背景灯;②发灯;③聚光特效灯等。至于打光所用的光源的采光数量则不受限制,可依实际需要来增减灯数。解析并运用现场采光情形,用加减运作的方法融入所要拍摄的人像主题,在场景环境中,控制采光的突出表现,而不落入平光通病。那么在教室里我们除了利用自然光外,还可以利用讲台灯来辅助。
三、微课的后期制作
谈到微课后期制作,与其他视频后期制作一样,首先我们也是要熟悉地使用软件里的各种工具,其次还需要一些美术方面的功底,才能设计出来完美的画面。一般来说,就算你对软件熟悉得游刃有余,但是没什么美术方面的功底,也做不出优秀的视频。设计创意方面只有靠你自己慢慢的累积了,可以先从模仿别人的画面设计开始学习,同时我们平时也要留心多搜集素材。这里推荐几款做视频的必须软件:AE、 会声会影、 Adobe Premiere 。其实AE是最重要了,只要你能熟练使用AE,基本什么特效都能做出来了,会声会影虽然是入门级软件,但是用它来做视频的合成很不错,渲染速度比较快,界面也简单。
在有了上述基本技能和素养基础后,我们就要考虑编辑技术的使用了。微课中的镜头画面怎么接,时间长度怎么定,影片怎么组织构成……其实编辑技术就是构成的技术,影像编辑并不是单纯的把不用的部份剪去,把要用的部份连接起来的单纯作业。编辑的目的是透过构成的技术,使影像的表现凸显新的意义。即微课中我们如何利用编辑技术来表现教师突破教学知识点,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及微客受众的观看需求等。下面从几个在微课中常用的编辑技术出发来讲解。
首先,跳接问题。剪接点cuting point会产生对立与融合的不同状况,也就是两个画面相接合时会有顺畅(融合)和异样感(对立)的差异。解决跳接,最单纯的对策是,首先把前镜头和后续镜头影像的大小差异加大。也就是近镜后接中景,中景后接长镜,长镜后接特写。不要使相同大小的影像连接在一起。这种大小不同的连续镜头,可以使“不连续感”和“不愉快的异样感”得以一举解除。以老师书写为例,前镜头是长镜的教师书写象,后续镜头是特写的教师书写象。这两个关联的镜头虽差异但顺畅。
其次,信息量和画面长度的关系。画面的时间长度和流畅性是具关连性的。如果每一个镜头的时间都一样长,节奏感完全一致,很多时会使观赏者感觉单调乏味。如果把连续画面的长度巧妙大胆的加以变化,就有较强的节奏感,使观赏者容易感受到。我们说画面能达成它的任务的时间就是“适当时间”。在一般情况下,以固定画面影像的大小为例,近镜所需时间较短,长镜(广角)较长。这是以不同画面所提供的数据的数量的观点来说明的。近镜时数据数量少而明确,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接受信息的内容。长镜时数据数量多而复杂,观众要了解数据的内容必须花费较长的时间。简单的说就是近镜时间短,长镜时间长。例如我们近镜拍学生书写,只是呈现学生解答,我们可以短时间来表现。
最后,编辑跟着意识走。微课一般都是依照时间的顺序来编辑,编辑时意识上可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大体上主观镜头是近镜、手持摄影机拍摄、镜头在低角度,或是多种特殊的要素混合。客观镜头是长镜头、使用脚架、高角度拍摄(神的视线)。比如学生活动,开始我们使用三脚架拍摄几个长镜的画面,这是客观镜头,随即进入学生中捕捉各种动态的画面,这种微妙的变化,可以使观众有移情的作用。
最后,总结一下:前期准备很重要,拍摄熟练很关键,后期调整很出彩,创意是灵魂。成功率=准备时间×拍摄×后期×创意,衷心希望大家把握好这四个要素,出品能让人满意的微课。
参考文献:
1.邢宇峰;李大刚;;多媒体技术在新兴的数字视频编辑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1期
2.赵文颖;;浅谈视频编辑的几种场面转换以及其技巧[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6期
3.莫青;;视频编辑经验浅谈[J];新闻窗;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