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25期   作者:于红俊
[导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于红俊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266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此极大的推动了各个前沿领域的发展,教育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备受瞩目。学生的心理性格影响着其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我国高职教育也获得良好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积极心理学的运用逐渐取代了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拓展到了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改善生活心态,并且能够发现以及培养一些具有天赋的人。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能够拥有更多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1培养实践精神
        第一,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技术服务,在服务学习中探索技术创新,锻炼实践技能。第二,基于真实工作情境建设校内实训场所,将企业文化、工作环境、职员关系等积极要素融入实训场所中,在高度真实的情境下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训练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第三,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每个学期都能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在实习过程中以专业为单位分配企业指导老师,使学生在职业环境的熏陶下,在“心传身授”的实践中学习师傅的技艺精髓,体悟师傅的匠人精神。
        2以积极的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推动高校心理教育课程建设,注重师资培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设计,科学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重视课程环节的设计,强化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同时重视其他任课老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在其他课程中教师也应带着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学生相处,积极关注、正向解读每一位学生,激励调动学生内在向上的力量,激发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完善。抓好课堂主阵地,心理健康课与其他任课教师一起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实现全员育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先于授业和解惑。教师在传道解惑时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本人一定要具备积极心理品质并坚守积极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传递爱、温暖和力量,才能在教学环节中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动力。
        3在思政教育中实现工匠精神与积极心理学的有效融合
        首先,高职院校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工匠精神培养的根本准则。工匠精神是思政教学的关键点,高校应将立德树人目标有效地贯彻其中,围绕打造学生拥有出类拔萃的职业技能,厚重高尚的职业素质来具体开展教学工作。为此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从历史纵向发展和社会横向变化两个角度来全面了解专业所对应行业的发展变化,深刻认识到虽然科技水平带动生产力的进步让产品与服务呈现出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工匠精神在行业中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并受到极大的推崇,成为当下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在行业创新中的重要性。为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时,对于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评估,不能简简单单地用合不合格作为标准,而要以工匠精神的内涵要义作为参照,具体分析其是否进步,肯定其优点,指出其缺点,督导其查缺补漏。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意识的“三观”教育,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健康的心理对正确的职业精神塑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那么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从内心深处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当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并未与职业教育、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因此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为此,推动积极心理学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式教育,必须找出两者的共同之处,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适当加入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概念、观点、案例解说,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耳目濡染地具备工匠精神所需的优秀品质。第三,在融入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教育中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从注重速度向注重质量进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提质增效,各行各业纷纷推出一系列充满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国家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核心作用,因为高素质的人才是技术的应用者,是行业前进的推动者。而工匠精神则是高素质人才最基本的品质要求。当前我国的社会舆论中正大力弘扬“大国工匠”、“劳模精神”、“爱岗敬业”等与工匠精神宗旨相一致的正能量。高校作为引领人们正确领会党和国家思想政策的主战场,更应该在校园文化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比如利用传统的校园广播、黑板报、横幅、海报等形式,对工匠精神的理念,事迹进行立体丰富,生动鲜活的展示。结合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互联网新媒体,对工匠精神进行有规律的传播。
        4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的积极适应能力
        良好的适应能力,对于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此,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积极适应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学习、生活乃至毕业离校之后的工作过程中都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能够宽容待人、善于换位思考、乐于帮助他人的基础上得到他人的支持。与此同时,学生有必要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强化自身的抗挫折能力,通过直面新环境中存在的压力与挫折、从容解决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接纳环境与适应环境,从而有效推动自身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为自身成长成才奠定良好基础。
        5以积极的团体训练和团体辅导为依托
        要努力创新积极心理品质教育模式,多途径、多样化开展,实现全员全程覆盖。除了常规开设心理课程、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讲座外,高校要重视发挥辅导员、学生团体力量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教育模式,实现工作内容多元化,将生命意义、人际关系、积极情绪和人生成就等幸福元素纳入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积极的团体训练和团体辅导就是重要的依托形式。高校开展团体辅导有着天然基础和优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重构中要积极探索开展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可以更为现实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从面向个别学生的问题干预模式向面向广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模式转变,切实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惠及面,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推广前景,可以更多地面向广学生,可以有效推进心理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和谐社会。
        6培养钻研精神
        培养学生潜心钻研的精神,是职业院校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要创设情境,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索,培养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促使学生乐于思索。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勤于钻研、敢于质疑,自己提出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能身体力行追根究底,才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在探索钻研的过程中受益。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如今的学生更是有着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很容易形成各种心理问题。高职院校想要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将积极心理学作为导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发现自身的优秀品质以及潜能,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为学生营造积极的环境,帮助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琴,孔金.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19-23.
        [2]黄艳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智库时代,2019,(45):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