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恩叶 王艳霞
林州市市直第六小学 455000
摘要: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才能够达成。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无比细致的耐心的过程。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同时强化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文明行为 习惯 培养 策略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儿童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益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善,同时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和人生的成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作为学生生涯的起点,是塑造学生品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为此,小学教师要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兴趣所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石。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在以往教师的教学观念中,教学无非是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教学着眼于智育而非德育,学生的德育并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要把德育作为教学生活的重点内容进行教授,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变得同文化课教授一样重要。同时,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寓教于乐,让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日常教学内容将良好行为习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如,课前向教师问好,课堂上不吵闹、安静听讲,举手示意、有序提问等。同时,由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学生总是不知不觉地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吱声的行为习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向学生问好,与学生交流注意礼貌用语等。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学生也会主动向教师学习,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中,良好行为习惯也得以养成。
二、制定行为规则
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制定适用的班级规范,以班规保障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制定班规时要注意班规的可实施性,班规要贴近学生实际,不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班规的实施还需要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需要学生主动地自我管理。因此,在班规制定时,教师应该做到让学生自主制定班规。班级分小组进行商量,提出学生自己认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的行为规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班规进行整理补充,从而制定出学生自己的行为规范。由于班规是学生自主制定,那么,学生在践行班规时的积极性必定会大幅度提高,班规践行的有效性也将大幅度提高。
三、强化习惯训练
?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才能够达成。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无比细致的耐心的过程。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同时强化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每日计划,将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入计划本,就每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写上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没有做到,并记录自己的心情以及完成实际时间。同时,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处,有什么感想与不解。并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学生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和改正。此外,教师要勤于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时表扬,让学生获得认同感与满足感,并拥有继续努力的动力和激情。
四、注重生活实践
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喜爱玩耍娱乐,在课堂上坐不住、喜欢东奔西跑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寓教于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学唱童谣等方式,在娱乐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开展活动抓品德教育
1.重点开展好主题班会活动,努力渗透德育教育。
我校主要以主题班会为突破口,采取分实验班教师及全体教师参与上课的方式,要求每周三最后一节班会课必须上主题班会课,课前必须写好教案。同时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上一节主题班会公开课,实验班教师每学期上一节主题班会示范课。确保我校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
2.多渠道地开展其它教育教学活动。
(1)为了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学校开展了课前三分钟的学习准备教育,学生在铃音响起地三分钟里,把相关的学习用具准备好,再读一读文明礼貌用语,等到二次铃音响起后才开始正式上课,这样能养成学生的课前准备的良好学习习惯。
(2)在学校内,开展“见面行礼问好,讲文明用语”的活动。为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学校要求全体学生见到老师要行礼问好,见到同学要行礼问好,见到来人要行礼问好,并要求学生在家同样做到这一行为,以养成能尊重人,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3)开展“文明礼貌”征文活动。
3.召开家长会,下队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同育学生品德。
因我校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在家的影响较大,大部分学生都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受宠较多,会严重制约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我们通过家访和召开家长会的形式对不同层面的家长进行调查、指导,从而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全面的教育观。主要是:教会孩子懂礼貌,如何帮助孩子迈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懂得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家庭教育的指导及其方法等。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家长的自身素质,转变了部分家长的育人观念,沟通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5.抓实少先队工作,探索德育模式
(1)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精心设计“国旗下的讲话”。
我校按照《国旗法》的规定,严格执行每周升降国旗制度,坚持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真正做到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组织严密化。
(2)合理利用“校园小喇叭”传递信息、激励先进、展示才艺、沟通友谊、传递真情等方式促进其他宣传工具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3)扎实开展“争夺流动红旗”和“争创文明班”活动。
学校围绕“勤学、守纪、卫生”三个主题,在全校各班级中开展争夺流动红旗竞赛,每天由红领巾值日岗的老师和学生共同配合进行评分记载,每周公布一次,学期结束流动红旗尽数拿到的班级则为文明班级。
(4)组织开展“星级队员”评比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五好五自”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在各中队队员中组织开展了“星级队员”评比活动。学校共设“勤学星、礼貌星、健美星、上进星、公益星”等五个星别,向广大队员大力宣传这些星别各自的评价标准,激励队员向着这五颗星的要求奋勇进发。
(5)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团队教育活动
每学期由少先队辅导员组织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一次。我校上下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响应,高起点布置,精心组织了“小公民”道德建设行动,收到了显著的教育实效。学校通过组织收看争做“文明”公民宣传录像,向学生发放“文明”宣传单、向家长发放遵纪守法倡议书、开展争做“文明”公民主题活动、组织“我做文明小公民”知识演讲、手抄报、绘画等竞赛,在全校营造了争做“文明”公民的热烈氛围。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校学生正誓言要做新世纪热爱劳动、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勤奋自立的“小公民”。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JCJYC2026055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陶行知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 《中国农村教育》 【J】.2008年第3期
[2]凯.伯克 《与问题学生过招》 【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