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25期   作者:罗 会
[导读] 社会发展需要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感培养必须从小学开始
        罗会
        梅州市兴宁市宁新东风小学
        【摘要】社会发展需要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感培养必须从小学开始,在榜样的熏陶中感知,在班级活动养成,在课堂学习中渗透,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从小事做起,从细节中感知。
【关键词】小学生  培养  责任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许多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从小受长辈和父母的宠爱,独立意识差、依赖性强。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
    一、榜样中感知责任心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孩子心中,老师是神圣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均能影响到学生,孩子的天性是模仿,他们在模仿中学习与成长。如教室里的卫生,我只要发现地上有垃圾就弯腰捡起来;讲台脏了,就用抹布擦一下;作业本乱了,就整理一下……不知不觉中,教室干净了,桌子整齐了,作业本有序了……,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细心与责任心,不经意间影响了每一个学生,孩子们在这无声中形成了自我行动,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常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身边榜样的挖掘,用孩子可见的人和事去感知什么是榜样,人人争做对他人有帮助的人。如:有学生能认真学习成绩进步了,就表扬他能对自己负责;教室地板上有废纸,有同学主动捡起来,就表扬他有主人翁精神。另外在班级开展学习帮扶活动小组,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分组帮扶,让孩子们主动报名参与帮扶活动,帮扶对象有进步了,我不但表扬学困生,还重点表扬帮扶的学生,让孩子们在帮扶活动中获得成功感。通过身边的例子,使学生感到做一名有责任心的人是那么容易,那么有意义,进而促进班风、学风的建设,形成了积极向上、充满爱心的班集体。
        二、班级管理中培养责任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否有责任心,更多体现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自觉意识中,如自觉学习、自觉思考、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自觉服从参与班级管理。比如班级值日,针对少数学生责任心不强,安排的值日任务不做或偷懒,有些同学即使做了,也很不情愿,导致值日组长很辛苦,怨声载道,教室清洁效果不理想。因此,我采取了值日班长轮流制,作为值日班长,要一早到校和值日生共同打扫卫生,课间提醒值日生擦黑板,整理讲台,辅助科代表收交作业,放学时与值日生一起整理教室,并检查教室课桌是否摆好,地板、讲台是否干净,门窗是否关好,确定做好后再回家。值日班长一天下来很辛苦,每天最早到校,最晚回家,课间也没得休息,班级的大小事务都要亲力亲为,事事操心,认真安排、协调。通过角色的转换,同学们体会到了班干部的不容易,学会了换位思考,值日生不再逃跑,也不再偷懒了。每天的教室清洁得干干净净,保洁意识增强了,大家都能珍惜彼此的劳动成果。对于安排的任务和没有安排的任务,大家都能毫无怨言地主动承担,并努力做到最好,充分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当学生犯错误时,通过适当的“惩罚”来强化他们的责任心。

如课间活动碰到了同学怎么办?弄坏了同学的文具怎么办?当学生因为忘记戴红领巾或没穿校服而扣分,影响班级荣誉时,我要求学生用实际行动为班级争光——让他每天提醒其他同学佩戴红领巾、穿好校服,保证班级不再扣分。学生犯错在所难免,我们应该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让学生主动承担责任,改正错误。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要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为自己的过失担责。
        三、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感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成了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渗透责任感的主阵地,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不管做再小的事都要脚踏实地、认真细致。比如培养学生写一手漂亮的字,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出什么字体、笔锋,但要求学生要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字迹应清晰、工整。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但凡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作业都是马虎应付、字迹潦草、凌乱,说明这类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正确。如果能静下心来,认真写好每一个字,那么他就能用心去理解题目的意思,解题的准确率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他的学习成绩。又如刚开学时,同学们上班主任的课时,课堂纪律很好,而其他科任上课时就讲话、玩东西,不专心听讲等。针对学生的两面性,我要求学生不仅上班主任的课要遵守纪律,专心听讲,其它学科的课也一样。这是每个学生的责任,并要求班干部每节课下课后向我汇报周围同学的上课纪律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同学们上课时纪律变好了,讲话的少了,玩东西的也少了,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主动学习,学习风气也越来越浓厚。
        四、活动中树立责任意识
        学生的责任感是在班级活动中养成的,班级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在庆祝“六一”活动中,我先召开了班干部会议,提出了活动的内容、程序等等。让他们分工合作,明确职责,而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节目编排、布置、材料准备等等,这些事情都尽量放手给学生去做。小班干部们个个都跃跃欲试,出谋划策,带领全班同学认真排练节目,布置环境,尽情联欢。活动结束后,又尽心尽责的打扫教室,这次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责可负,体会“责任”的酸甜苦辣,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与他人合作,与同学分享,树立了责任意识。
        另外,还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开展活动,如“三八”妇女节,让班上每一位同学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些家务事,给妈妈一份惊喜;又如“教师节”,开展了“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主题活动;同时指导学生建立互帮互助小组。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体会父母和老师的辛苦,学会关心他人,并从中感受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强化为他人服务的责任意识。
        总之,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很多有待挖掘的内涵。学校教育为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做了更人性的尝试。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东方青年.教师》2011年7期
        2.《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实践探索》《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年6期
        3.《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魅力中国》2015年30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