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晓洁
深圳市龙岗区吴西影名师工作室
【摘要】 在从事器乐演奏与教学中,身体律动在演奏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特性。我们在教授学生怎样演奏一首古筝乐曲时,首先要求学生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对乐曲意境的理解与体会。此外,还需要针对具体乐曲研究相对应的体态律动,将古筝演奏中人体的自然律动,以及这些动作在演奏中如何更好地表现音乐的艺术性,将身体律动与乐曲情绪相互融合。通过对演奏中体态律动的研究,可以提高学生本能的自然律动和音乐情绪之间的交融沟通能力,达到音乐本体、人的本体和自然本体三位一体的至高境界。
【关键字】 古筝演奏;律动;情绪;气息;作用
前言
在学习古筝之初,我的老师首先就提到了司马迁的《史记》,里面的《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有资料记载,特别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书中在讲述秦国乐舞的一段中说到:“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古人在演奏筝时,就视其表现伴随有动作的律动。可见在古筝的演奏中,除了掌握各种演奏指法技巧外,完美的音质和音色也是诠释作品完整、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因素。而在演奏过程中身体随乐曲发展所做出的各种律动,很大程度上辅助了演奏者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让乐曲呈现出来声情并茂的效果。
分析
瑞士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过“身体也是一种乐器,可以再现音乐, 通过律动, 能唤起人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极为重要的节奏感 ”。在工作的15年当中,我根据所学专业开设了古筝第二课堂,也为校内及区内排演了多个节目。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限,有一部分学生在演奏中过于机械刻板,有些身体律动不是很符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意境。通常我会先让学生双肩及两个手臂做放松练习,再将双手缓缓放置琴弦之上,接着手腕带动手做上下抬放手腕的练习动作,身体也随着呼吸呈自然微微起伏的状态,然后再进行乐曲的弹奏,并且提醒学生认真感受,弹奏前后手腕和手臂松弛和紧张这两种状态是怎样变化的,身体跟着旋律的起伏,以及这些变化对乐曲弹奏时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
根据以上观点,古筝演奏除了要掌握指法弹奏的技术技巧外,还应研究体态律动,掌握人的身体以及各种体态动作在古筝弹奏中如何艺术地再现音乐。例如,2017年我们在排练合奏曲《风摆翠竹》时,作品所要展现出的是一片清新恬静的景象,而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就会赶节拍,力度也是保持一直很强,听起来乐曲相当生硬,缺失了乐曲自然恬静的美感。其实,在教授乐曲之前,首先应该带领学生仔细聆听全曲,准确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在弹奏旋律时,用身体律动去表现音乐的各个要素,从根本上服从于音乐的表达,强调的是音乐本身。大多数学生,虽然技巧训练的极其熟练,但却普遍缺乏对音乐的情感反应,理解和表达,无法感受和体现筝乐的美妙音韵,他们没有意识到体态表演在古筝演奏中的实际意义,这里的身体律动是指除指尖触碰琴弦以外的身体动作。
论证
记得早在2009年深圳龙岗区教育局迎春晚会上,我校古筝队和舞蹈队合排的节目《龙腾鼓乐》被选为下篇的开场节目,这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古筝合奏作品,其实在排练的初期,学生也是屡次遇到上述容易出现的律动问题,常出现的两种情况有:1、身体僵硬,无表情(包括面部和身体)。2、身体有一些律动,但不符合作品真实的音乐情绪,或一味地追求身体律动,盲目地做出种类繁多的姿态律动,反而破坏了作品的真正内涵,粉末倒置,出现表达上的混乱。
在这里,《龙腾鼓乐》是根据古筝作品《丰收锣鼓》改编而成的,在第一部分的快板段,身体应根据音乐的需要做一小节前后屈伸往复一次的动作,重心下沉,并借助弹性回弹,类似点头 ( 由颈椎屈伸产生) 的连续动作,做出自然的律动。开头几个重复的大撮,一下将观众带进一片热闹的丰收景象,因此,学生在这里适当的随着乐曲做出点头的动作,能加强此处对观众的感染力。从力度的方面看,整个第一段是力度较强的部分,一开始身体就要有一些紧张感,身体向前微倾,快板节奏明快,速度统一,在合奏中身体律动的一致性也较好把握。而进入慢板部分,就出现反差强烈的抒情叙事性,弹奏时较之前的快板更为自由,还会带有一些散板的感觉,这对于古筝合奏是个难点,因此弹奏者在这段特别要注意乐句的划分,气息和律动的高度统一,才能使得本段乐曲表现更具完整性。在排练中,必须有一位核心队员用自己准确和明确的动作,给其他队员提前起拍,带领大家一起在乐曲中律动,使得合奏能够整齐准确地完成。
除了合奏需要整齐的律动之外,独奏的时候更是要将身体律动自由、贴切地融入到乐曲中去。在这些年对古筝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也观看了很多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的表演,我观察到每位演奏家在现场弹奏中都会伴有自然的身体律动,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再有,男性和女性演奏者,在弹奏力度和体态律动上也有明显的不同。总之,各个演奏家都必不可少的将身体律动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人、琴、乐合一,达到音乐表达的极高境界。
近年来,由于现代筝的不断改良和发展,出现了很多形态不同的新型古筝,另外,众多优秀的现代作曲家专为古筝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代作品,弹奏的技巧和形式都与传统筝乐大不相同,其中有大量的五声音阶以外的不协和音程出现,还加有拍打古筝的侧板、琴弦等的打击节奏部分,因此,演奏者的身体律动也随之产生很多新的变化,这些大大增强了古筝演奏的观赏性,现场表演引人入胜。
结论
古筝演奏中不同音色的产生,除了与指法、触弦法、手臂各关节的动作有直接关系外,还与身体的动作状态有关系,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在古筝的演奏中,要注意利用惯性而不是抑制惯性,违反自然体态律动,应当利用合力的方向、根据乐曲中指法的变化、弹奏音区的不同变换,掌握好不同演奏姿态的转换和衔接。
筝以演奏悠扬婉转的旋律见长,特别适合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其特有的音色以及按滑音,都具有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魅力。看那雅乐清奇高妙,幽丽悲壮,古色古香,韵味绵长。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中,筝有着其独享的一片天地,在音乐历史的长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当代的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作为古筝教学者,特别要对我们宝贵的中国文化的传承负责,在教学中要将器乐的演奏技巧与音乐内涵一并教授给学生,特别要教会他们怎样自主去理解音乐,最终使其享有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与再创作。我们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有很多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地方,筝文化以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众多优秀的作品,多样的表现形式享誉国内外,我们只有在继承中不断思考不断改善,才能更好地传承我们的传统艺术,将我们的筝文化传世流芳,响彻世界!
参考文献
⑴高远(2003.1) 《燕都筝曲》 中国文化出版社 IV.J871.11
⑵曲云、孙航(2008)《边弹边唱》 安徽文艺出版社 IV.J648.32
⑶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