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育明
梅州市兴宁市宁新中心小学
【摘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全社会都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学校为中心,联动家庭、社会,搭建健康教育大平台,共同呵护留守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健康成长 教育大平台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2020年我校1509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358名,其中双亲留守的儿童就有129名。我们如何真正去关爱留守儿童,让这些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实际,提出一下几点做法,多关爱留守儿童,搭建教育大平台,呵护留守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校园。
一、建立档案卡,形成留守儿童管理机制。
九月开学后,学校统一布置,每个班都专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卡,班主任及学校全面掌握其数量、家庭及监护人、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思想品德等情况。学校还十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全面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每学年我们都会选派老师参加心理健康C证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设了一个心理辅导室,让参加过心理健康C证培训老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加大疏导力度, 为了准确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学校要求科任老师每学期对本班留守儿童进行上门家访一次以上,对于特殊的留守孩子,要多几次,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指导和帮助他们解决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这样既能让留守儿童们得到正确教育,感受老师特殊的爱,又能减少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从而让他们尽快形成好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发挥集体的温暖,让班集体成为留守儿童心灵的港湾。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无暇顾及“留守儿童”,进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肃又严重问题。一年到头孩子都见不父母几面,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孩子感情上就产生亲情的“饥饿”,缺少了交流就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极其容易造成了许多留守儿童性格内向、自卑、敏感,情感比较脆弱。另外父母在外打工,为了弥补孩子,父母只知道给孩子钱,加上隔代教育的原因,容易造成娇宠、溺爱、不讲原则的顺从等。根据以上实际,我们学校每个学年伊始,都会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个班要制定具体详细的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班级与学校联手打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发挥老师的主角作用,带动本班的其它学生,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心灵的港湾。
三、学校与家长互动,共同搭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平台。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仅凭学校、班主任努力,是得不到根本的解决。留守儿童的家长虽然长期在外面工作,但是他们对在家的孩子仍有着很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为此,我们学校作了统一布置,班主任主动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让这些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并且让家长们起到榜样作用,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应率先垂范,务必首先做到,使子女从小模仿家长好的做法和习惯,逐步构成良好的品质。在外家长应该抽出时间,主动与留家孩子沟通,让孩子打开心结,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与孩子经常持续联系外,主动与孩子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如每月给父母一封信”活动、每周一次视频交流或一个电话活动等。每个班建立微信群,老师把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及时传上群里,让远方的父母能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点点滴滴,更重要的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内容都是孩子们生活学习时所发生的一些事,孩子向父母汇报在校在家情况时,父母都早已了解,使“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是那么亲切,进而削除了孤独感,加强了爱的教育。每年放寒假前,我们学校都会播放电视台关于春节回家的纪录片,让每一位孩子感受父母的在外工作、生活的不易,感受父母在外劳累奔波图个什么?让孩子们感受亲情,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四、借助社会力量,共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大篱笆”。
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不仅是学校教育,更是社会大教育。我们利用各种办法与社会各界一起不断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网格,搭建孩子健康成长的大平台,确保每一位留守孩子有德、健康、好学、快乐。
首先,我们学校联合镇政府建立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学校组织、学校周边三个自然村委、当地派出所等参与,根据学校提供的“留守儿童”档案开展定期上门、定期联系制度,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在家里、社会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对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社会责任。其次,加强宣传相关法律的力度。利用法律对学校周边环境(200米)进行整治,特别是危害留守儿童最大的网吧,加强巡查,发现个处理一个,确保不能让一个留守儿童进网吧,还孩子一片净土。
我们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正能量的宣传,主动联系校外各项教育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实施教育,比如法制副校长进校园,交通警察叔叔来上课等公益活动等。2016年我们学校主动联系了团市委,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希望家园”,让留守儿童有了一个心灵港湾。2015年我们邀请了兴宁电视台进行了一场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也收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我们学校还与两个社会公益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让社会义工定期到学校开展活动,使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全立体、全方位进行,也保证孩子们多了一份关心、多一份温暖。
总之,老师是孩子学习路上的明灯,又是孩子生活的保护人,要善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力量,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关爱、亲情留守儿童,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全社会的关怀、关心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速读(上旬)》2014年8期
2.《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中文信息》2015年4期
3.《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