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茜
广西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中心校 533411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科目即是基础科目,也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学好语文不仅有利于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也可以有效拓展知识面与理解力。理解能力的好坏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人生道路的发展。语文学习需要不断的积累、深化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打造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有效性
引言:说到小学教育的有效性,要先明白有效性具体指什么?教育的有效性通常包括教学的效率、效益与效果。效率指的是付出与收获的比例,付出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收获出乎意料的教学成果便是高效率。效益是指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获得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的提高。效果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接纳、吸收的知识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材是一切的基础。首先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读熟读透了解作者思想与文章内涵,然后把教学目标明确写出来,划分教学的重点、次重点,把整节课设置的松弛有度,使用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一点点展现出来。
如果教师不能吃透课本,不明确作者的意图,不明白教学的重点,不清楚教学的目标,教学结果可能无法想象,不仅学生的成绩和素养难提高,还可能因为教师的错误引导,在学习中产生消极、厌倦的态度,反而打击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根据课本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充分认识预习,带领学生有疑问的预习
预习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预习中产生疑问,提出疑问,在课上通过教师解决疑问,不仅有助于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养成寻找问题、解答问题的探索方式。
教师在学生预习前要做好引导,小学生积极预习语文课程,是进行素质教育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的效果与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讲明白,让学生从心里认可预习,认识到预习的重要,再逐步教授预习的有效方法。
开始时可以给学生留一些预习的任务,比如学习《开国大典》,让学生提前使用字典或词典了解生字、生词的读音、意思,了解它的同义词或者反义词,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字或词有没有出处有没有典故,学生的知识面不自觉间得到有效扩充。
在预习中对产生的疑问做上标记,在语文教师授课中为问题找寻答案。再有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及时的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问题。这种有目的、有方法的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根据内容设计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调动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一般采用教师在讲台讲述,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节奏,教学目标明确且比较容易完成教学计划。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致使在学习中的兴趣不够浓厚,很难自发的、自觉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
新课改以来,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作为目标。需要教师要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来。比如在讲《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前寻找关于故宫的纪录片,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有新奇感的同时也更具体形象。新颖的方式会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充满热情的参与其中。
还可以采用竞争式教学,比如学《狼牙山五壮士》时,看谁认识的生字多,谁记得住的生词多,谁用生词造的句子更生动有趣。谁能了解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作者详情、与之相连的其他文章,这些充满趣味的形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意与学生的沟通,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之外语文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及时沟通,沟通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平时关注哪些方面,设计教学方式时便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这种方法在无形间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平等的交流让学生觉得获得更多的认可,学习的热情在不知不觉间被激发出来。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的天生条件不同,有人对文字的敏感度高,有人对数字更敏感。但不论是学的快还是学的慢,只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做到最好就可以,享受努力的过程,往往想要的结果便会不自觉的跟随而至,以鼓励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小学语文的有效性已经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要想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停实践、归纳、总结。教师的教学也是关键,对教材充分的了解的情况下,设计新颖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要有意识的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习能力与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望德.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7(21):163.
[2]赖江玉.基于教育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科普童话,2016(4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