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几点体会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第25期   作者: 张西勤
[导读]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交流、探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张西勤
          汉台区龙江街道办事处小店小学
          【内容摘要】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交流、探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必须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从课本到生活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与人交流合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激发学生兴趣,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深入社会,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感悟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激发兴趣   放开手脚   深入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然而,课改已进行多年,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有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仅局限在课本知识的传授上。他们认为教师只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最好的知识和信息交流场所。只有在教室,学生才最安全,最便于传授知识。因此,学生掌握的也只是一些死板的课本知识。离开这个温室,孩子们如何与人交流?怎样和别人合作?怎样自己独立获取知识?如何把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语和文?如何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就难上加难了。我们今天所倡导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生活的本领,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交流、探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应必须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从课本到生活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与人交流合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激发兴趣,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求知欲,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动力。语文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及时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同学们,学习了《鸟的天堂》一课后,大家是不是一致认为‘鸟的天堂’很美啊?不过,许多人还不知道那里的美景呢!大家想不想把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天堂’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呢?让那些不知道‘鸟的天堂’的人们也能感受到它的美呢?你愿不愿意当一名小导游,带领游客去游览一下那里?”同学们由于刚刚学完那一课,还深深地陶醉在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中,都想发表自己的感受,展现自己的才能,个个争先恐后地介绍。于是,我又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课外补充知识,再搜集一些资料,自己编写一篇《鸟的天堂》的解说词在班上表演、解说《鸟的天堂》的美景。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用学过的歌曲旋律把《鸟的天堂》唱了出来,用自己的小画笔把这里的美景画了下来。学生兴趣盎然,很多读的不熟不透的同学又一次次拿起了课本反复朗读,寻找自己创作的灵感和表达意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在不断探索中,观察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很多的课文学习之后,我都让学生去说一说,演一演,辩一辩,画一画,课文成了他们脑中画。生活中的真、善、美逐步扎根在了他们心间。
         二、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能力,我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每次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智,在活动中展现孩子们自己的意愿。如在国庆前夕,我让我班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份“迎国庆”的手抄报。在活动前,我给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指导:版面、时间、期刊等要点,而手抄报的内容、具体版面设计、插图等方面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精心设计安排。同学们可以独立办报,也可以几人合作办报。结果,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办报过程中,有的同学独自行动,有的几人合作,极力搜集祖国的过去,祖国的现在,祖国的未来等资料,他们不仅自行设计精美的版面,还勾画出了漂亮的插图装饰,很多孩子在设计过程中去采访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着这些手抄报,使人不禁想到了“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都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在班级手抄报的展评活动中,同学们的作品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有的版面设计独特,有的插图画的特别美,有的色彩搭配鲜艳……看着孩子们如此成果,我进一步让学生们自己整理每一单元的知识要点,也办成手抄报。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学习复习巩固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手抄报一个单元比一个单元办的好,搜集的插图、相关知识、感悟名句精彩纷呈。“要我学”已大面积转化成“我要学”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的潜能在一步步提升。
         三、深入社会,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综合型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在实现语文学习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因此,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丰富的课本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和认识社会,以便长大后能自然地溶入到社会中去。在语文课堂中,我注重了学生与社会的实践活动。如,在语文课上,进行让学生“当小记者”的实践活动中,我不仅让学生在班级中进行采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中去采访,采访父母,采访邻居,采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通过采访,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当代农民生活观念的改变,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使学生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政策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美好。
         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具有广泛性,经常性。
         《语文课标》基本理论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合作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不仅局限在语文课堂上或语文课本中的知识要求,应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走出课堂,参与到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如,观察大自然,上网查找资料,当小售货员,走访农民企业家,慰问孤寡老人,为社区服务等活动。在这些综合实践社会活动中,让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进行沟通。真正使语文走向生活,语和文一步步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着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还应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好地形成和提高 。
【参考文献】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学参考》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