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第25期   作者:夏超
[导读] 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用探究式教学

         夏超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 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用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转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此模式使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教学内容,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氛围不再沉闷,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以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和公式,渐渐地对数学知识感兴趣,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思考顾名思义便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并实现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的数学学习主动权都掌握在学生手中,这种教学模式契合新课标的主要思想。教师在教学时善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为学生创建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同时加强学生之间共同的合作交流探究,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最大提升。下面我将针对高中数学探究式的教学研究展开几条重要策略的论述。
         一、安排课前预习,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对于数学教学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来说,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对课程内容的预习中,会主动地进行本课知识的浏览与提前的思考,同时学生会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自己解决。这就使学生养成了主动探究思维。进行预习之后,学生会在教学课堂注重听取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解决方式,以此来验证自我的探究思路,同时也会强化对知识的运用。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主动探究验证直线、平面与空间点之间的关系公理。这样学生在预习时,会主动思考问题,进行预习探究。比如对公理三“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他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直线”进行探究,学生可以在纸上画出集中不同的两个平面交合形式,甚至是三个平面交合图形并分析其中的两个平面的关系,考证公理的准确性,形成自我的问题探究意识。在课堂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通过纸张的剪裁交合引导学生探究实践能力,探究纸张平面的交合是否只有一条过交合点的直线,加强学生的探究思想。
         二、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并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使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究数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合作探究教学内容。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补充,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主动合作探究,逐渐具备合作探究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以便于全体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结合数学知识点设计合作探究的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驱使学生相互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学会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性质,进而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充分锻炼了自身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使全体学生更加努力合作探究出数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从而逐步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探究思想
         多媒体本身具有直观性。

趣味性的特点,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发展。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时,由于空间几何体的特点,教师单纯对教材的多维视图讲解并不能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空间几何的空间概念。这时应当利用过媒体的影像直观性进行空间几何体的立体多维展示,让学生主动探究中心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方式及变化,深化到脑的探究思维能力,强化学习效果。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时,也能观察到柱、锥、台、球清晰的多位三视图,方便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思考,深化对三视图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四、运用实验开展探究式教学
         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关规定,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重视方法创新,加强策略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不仅应当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还应当运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等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实验,有效激发学生热情,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比如,在对椭圆有关知识进行学习时,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椭圆的概念和方程认识较为模糊,学习效果普遍较差。为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对椭圆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准备好一根细绳、一张硬纸和两个图钉,为学生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要求学生模仿绘制椭圆的过程,充分感受整个绘制过程。通过进行该种实验,教师可以更好地就椭圆的定义与性质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学生学习过程更加轻松,理解程度也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学生在此情况下也较好的培养了自身的探索精神与自主学习的欲望等,为此后更好的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等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合理创建数学探究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问题探究情境的创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与运用,提升学生的探究水平。比如在學习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的《随机事件的概率》这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建几个探究随机事件概率的情境,让学生主动体验情境,进行对随机事件概率深刻的探究。拿最典型的掷硬币情境来说,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共同进行硬币的投掷,每位同学每次抽取一枚硬币进行5次的投掷频率,并分别记录正面朝上情况和反面朝上的情况数据,在组织每个小组内部进行硬币的投掷,再做好记录。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制定统计图将两种情况作比较,然后分析硬币正面朝上的发生规律。之后再将之前的投币情境进行一次,也做好记录。结合这两种情况进进行分析,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以此对随机事件进行探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对随机事件的发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共同对随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情境中可以更深刻的体会到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对知识内容有根深层次的理解。
  总体来看,在开展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时,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促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的和谐,进而在确定教学内容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也能够为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通过对探究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并为学生学习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引导学生在实际开展探究学习中,敢于将自己的学习疑问积极表达出来,敢于进行问题反馈,进而更好地提升其逻辑思维等方面的素养,实现预期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增辉.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王茜.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 潘永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