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第25期   作者:马丽
[导读]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旨在帮助小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应用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马丽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极乐乡中心学校810100
         摘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旨在帮助小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应用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能力都获得增强。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大幅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明显优于以往由教师提出问题、给出答案、讲解原理及公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能够让小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引言
         传统的应试教育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其不好之处在于,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变相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其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长此已久,班级的成绩可能会出现两极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在教学中通过使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
         1.1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很多授课教师都是以小学数学课本作为核心来展开数学科目的教学。数学这个学科,比较于同为小学三大主课的语文和英语,缺少了一种语言的灵活和魅力,多了一层抽象的逻辑思维,数学也成为了令人头痛的科目代表,解决问题更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一大难点。虽然是小学,但学生也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应试教育下,教师多通过课后作业和写卷子的方式来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过于注重数学学科的知识点,从而导致了数学课堂只是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各种的重复,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繁重的作业和难懂的卷子双重夹击之下,学生很容易慢慢失去对于问题自主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不利于数学课堂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教学的开展,并且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是有阻碍的。
         1.2学生缺乏主体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意识到解决问题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追求情景化,为了贴近生活化而设计课题,反而弱化了数学学科的特征,让解决问题教学形式化。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课题设计经常采用“点拨式”启发的方法,以达到教会学生快速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但这种“点拨式”往往让学生忽略了自己才是学习主体,因而抑制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1.3过分关注学生成绩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当中让学生机械背诵各种数学公式,采用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展开练习,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自身无法良好的形成对数学的独立思维,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不具备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直接对学生形成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相关策略
         2.1教师要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完美结合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相互探讨,让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让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出来作为素材,并让每个学生都能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则可以从旁加以引导。教师在完成某一部分的数学知识教学之后,还应该督促学生进行复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去。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了“米、面积”这部分知识后,可让学生去测量日常事物的高度和面积等,并让学生对他们的测量情况加以总结和一起分享。再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和家长常常一起外出购物,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知识,帮助家长计算价钱。这些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实例,不但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转变师生课堂地位,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根据笔者的观察,现阶段大部分的小学课堂,一堂课中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在十分钟左右,其余时间皆为教师的理论讲解。这种课堂时间的分配方法其实是错误的,教师为了提升教学的容错率,事无巨细地讲解知识点,导致学生的思考时间被压缩,应该对这种课堂时间分配理念进行转变,改变现阶段的课堂师生地位。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在教学当中转变自己角色,以引导者的身份去影响课堂,除了教学重难点的讲解以外,简单知识的探索应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交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适时给出引导和指引。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更加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有着巨大的帮助。
         2.3组织合作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并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创新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按照学习小组的方式,科学探究具体的数学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在设置“折线统计图”的相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案例为学生展示具体的折线统计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图中呈现的数据发展趋势。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统计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效整合解题思路。
         2.4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不同的教学氛围会引发不同的教学效果,呆板、沉闷的教学氛围只会给学生带来沉闷感与厌烦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抗心理。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在最舒适的状态下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对于数学教学效果具有较佳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具备思维跳跃、好奇心强、自我约束力差等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小组学习、竞赛学习、探秘学习等多元化学习方式,通过演示教学、示范性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扩展思维,使学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5变抽象为具体化,呈现思维过程
         数学不同于语文和英语这种语言学科,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数学更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很多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化,不易理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展现思维过程。同样的一道应用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切入点就有不同的思维过程,虽然最后得出的答案一样,但解题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应该变抽象为具体化,让学生呈现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过程,比如最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有些学生就会从动物的脚的数量出发,而有的学生关注点则先是动物头的数量,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说出解题思路,展示思维过程,可以使学生解题思路多元化,加深理解能力。这样的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缜密、灵活、独特、敏捷的思维品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尽量综合学生各方面的条件和特点,拟定好教学目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师应建立一个健全良好的评价机制,达到建构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提升学生知识内化的能力。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意识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并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教师不断地观察、积累及探究。
参考文献
[1]梁佑英.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J].科技风,2020(7):61.
[2]董显枝,吴永芳.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60.
[3]黄雅婷.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亚太教育,2019(1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