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构建多元化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第25期   作者: 袁迪
[导读] 问题设计的基础要素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袁迪
         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  157000
         摘要:问题设计的基础要素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构建具有研究深度的空间环境,学生在空间环境中能够通过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给予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巧设问题、小学数学、多元化数学课堂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较为自我,问题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数学知识教学,问题应该按照知识的重点点进行突出设计,有效把控数学问题的难度和深度,设计出恰当好处的问题。
一、教师在课堂中设计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丰富学生在问题设计当中的参与度
         问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增加问题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的问题参与度,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知识自主编排问题,在创设问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积累数学经验。为此需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知识,使学生深入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问题创设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一)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所形成的逻辑思维,体现数学思辨能力,是一种逻辑思考经验。(二)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自己感悟出的数学技巧,是一种技巧性经验。(三)在数学知识应用过程中进行实践操作活动积累的经验,是一种直接性经验。(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所获得的学习经验,是一种积累性经验。
(二)在设计问题时讲求“度”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过程中应该掌握一个准确的“度”,问题设计必须在教师讲解的知识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思维能力进行有效设计,对学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需求,从而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引导学生自主创设问题,提高课程环境的活跃度
         积极健康、平等自主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问题设计的基础要素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问题探究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数学问题,通过自身数学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给予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第二,教师应该进行合适的引导,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适当表演和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体现人性化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第三,教师应该集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研究,在设计问题时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思的进一步培养。


二、巧设问题,构建多元化小学数学课堂
(一)增加数学问题的情境性,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
         传统数学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法体现现代教育的优势,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加丰富多样的互动活动,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较为自我,问题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数学知识教学,问题应该按照知识的重点点进行突出设计,有效把控数学问题的难度和深度,设计出恰当好处的问题。另外,数学问题对于数学课堂来说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对问题难度进行把控。例如,教师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明白多边形面积计算需要掌握基础图形面积计算,掌握多边形的分割方式,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正六边形进行问题设计,通过引导式提问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这个正六边形应该怎么分割呢?怎么计算正六边形的面积呢?学生根据问题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根据正六边形的特点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别人的想法,加深自己的理解,合作中思考正六边形能够分割为什么图形,经过合作探究和思考后发现正六边形可以分为六个等边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长×高)÷2计算正六边形的面积。这样一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学生能够自主探究问题,通过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多元化。
(二)合理进行问题的设计,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能够直接检验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导向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堂学习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所以,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问题,丰富课堂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形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获得较为真实的数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放性思维对于数学问题探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师可以设置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的问题,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较低,通常情况下学生不会自主投入数学学习中,导致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较差。因此,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设计适当的数学问题,激发数学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参与程度,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 种兰林,祁鸣凤.用问题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1).
[2]肖玲玲.巧设问题,构建多元化小学数学课堂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