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万朝 杨红艳 赵丽君 艾敏敏 郭玉增 李雨波
林州市第七中学 455000
摘要: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父母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榜样的力量去影响诱导孩子的发展。家长教育孩子应该具有八大理念。
关键词:学校 家庭教育 理念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指导家庭教育应该培养家长的哪些理念呢?
一、“以家庭为基”的理念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是与家庭有关的教育,首先要把家庭建设好,这样才能保障好的教育发生。试想一下,如果家里天天吵吵闹闹、“鸡飞狗跳”,就会连好心情都没有,何谈好的教育?这正如学校教育一样,如果学校里天天打架斗殴、不得安生,哪有好的教学?《发现母亲》的作者王东华先生说得好:“家庭建设好了,即使不进行所谓的家庭教育,孩子也不会坏到什么程度。相反,如果家庭没有建设好,即使有再多的家庭教育,孩子也不会好到什么程度!家庭是源,孩子是流;家庭是本,孩子是末;家庭是因,孩子是果;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因此,家庭及其建设远比那些所谓的家庭教育要重要得多!”。
二、“父母未必对”的理念
1、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即使有人说过,也只是长辈们。他们或许会说“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长”,这些在生活中流传的观念对吗?这需要我们去反思。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教育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父母们难免会出错。
2.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
3.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老。孩童时代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
三、“以孩子为本”的理念
“以孩子为本”就是要真正以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切切实实是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大人的角度或者其他的角度。有些家长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自家孩子的具体特点和兴趣,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并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还有的家长,“好为人师”,总喜欢对孩子指指点点,以“指挥官”自居,殊不知,孩子就像一棵禾苗,它是可以自己长的,相比于掐枝裁叶,特别是有些家长包办代替甚而揠苗助长,孩子实际上更需要的是阳光雨露和浇水施肥。所以,相比于“指挥官”,给孩子当好“勤务员”,应是更为重要的——这是一种扶持,一种帮助。当然也需要引导,但是引导,一定要科学,一定要高明,如果不科学、不高明,那就是“瞎指挥”。在我看来,瞎指挥还不如不作为!
四、“无条件接纳”的理念
孩子,是我们自己生养的,一定要充分地接纳他,不管他出了什么问题,犯了什么错误,甚至是一生下来就有缺陷,我们也要接纳他。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做父母的都不能去理解他、包容他、宽谅他,还能指望谁呢,他会感觉到这个世界太冰冷,他怎么会有信心、会有力量好好地活下去呢?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包容、接受,进而支持和帮助孩子,并且一定是无条件的。
现在不少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倒是还能做到这一点,但一到上学甚至是一进幼儿园,就开始计较了:“别的小朋友得的小红花怎么比你多呢?”;接着就开始有要求了:“你要好好表现啊!”“你要好好努力啊!”——这就开始有条件了!一旦有了条件,孩子的生命成长就开始受到压抑和束缚,也就得不到自由和舒展——很多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就出在这儿。
五、“有分寸关爱”的理念
爱,的确是个很好的东西,可以说,它比所有营养品,都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孩子的心理成长。我们大人爱孩子,孩子是能感受到的,他就会反过来爱我们,爱亲人,也就会自然而然学会爱他人、爱社会。不仅如此,“爱”还会生发出其他的好品质——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一定也会有同情心和自尊心,有了同情心、自尊心就会生发出责任感和上进心……很多家长是知道爱孩子的,但往往是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就逐渐“爱不动”了似的——就开始挑刺了、就开始训斥了。譬如,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玩,发生了冲突,哭哭啼啼进家,家长可能就没什么好气:“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就只欺负你啊?你肯定也惹了他。苍蝇不会叮无缝的蛋……”——这种态度待孩子,就是缺爱的表现!如果真是有爱的话,就应该蹲下来,安慰一下孩子:“你伤心了吗?你来说说事情的经过好不好?咱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是这样子?”这样就会让孩子体会到你是在关心他。当然,爱要有分寸,不能溺爱——溺爱不是爱,溺爱是伤害!有人讲,“严管就是厚爱”,“没伞的孩子才会努力奔跑”,“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说法。
六、“日常生活化”的理念
家庭教育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并没有必要去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搞。把生活安排好,让生活本身去滋养孩子成长,就是很巧妙,也很见效的教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主张“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资深家庭教育专家北师大赵忠心先生也讲:“家庭教育本来就是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为什么可以寓教育于生活之中呢?这里可以打个比方:吃盐对身体很重要,但不论谁吃饭,也都不会是单独地吃上一小勺盐,而是把盐溶解到食物中,自然而然地被吸收。家庭教育也是这样,不必为了教而教,日常生活中就有无数的教育契机。譬如带着小孩子去坐地铁,他要是看到候车站台的地上印着脚印,肯定很好奇,就会问这是干啥的,这个时候教育的契机就来了,有教育意识的家长就会赶紧教给他,这是排队用的,排队是为了秩序——这样孩子就懂得了什么是公共规则。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就讲:“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指导这种生活,组织这种生活,这将是您的最重要的任务。”
七、“系统和谐观”的理念
家庭教育的内容其实是非常丰富的,不是像我们一般理解的,无非就是给孩子说说道理、陪着写写作业那么简单。实际上,与家庭有关的所有人、事、物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这种影响就是家庭教育。因此,家庭教育是个大系统。真正负责任的家长,应该是把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都应尽可能地“尽收眼底”,全面顾及,让这个系统中的人事物尽最大限度地对孩子的成长发挥出有利影响,如果发现有不利影响,就应及时消除或者干脆躲开——这才是理想的家庭教育。
八、“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的理念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其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此论文是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商业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策略的研究》(课 题 批 准 号:2020YB096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兆先等.家庭教育词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2]周利群.中学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