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镇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36110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基础教育目标应声而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侧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终结性评价,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育观念逐步更新,教学方式得到改变,议题式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得到不断推广。如何把握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原则与策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做到教书育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每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核心素养;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教学有效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把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成以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能力和参与能力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做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议题式教学是思想政治学科大力倡导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操作平台,是“实施综合性教学评价”的实际依托,是开展“辨析式学习”的有效载体。
运用议题式教学,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老师在原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尝试与创新,有利于高中政治课教学提质增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议题式教学的尝试与探索,获取点滴经验。本文拟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关于议题教学中“教”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教”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新课改的内容,部分老师还不是很熟悉,理解也不太到位,还有些老师表现出过分依赖标准,对教学内容的扩展延伸不重视,不能有效引用党和国家最新的理论成果等等,引发了老师在授课形式上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忽视了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过分地依赖教科内容,忽视科学的、适当的创新内容以及内容延展,议题教学方式运用不恰当。例如,将议题模式理解成为单一的围绕一个题目或者论点进行讨论,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议题的选择和情境设计不恰当、围绕议题与情境设置的问题没有进行结构优化,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缺乏开放性和引领性,不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导致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科任务,完成学科的育人目标等。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充满好奇,保持高度自信,有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独立思考能力,基本成熟的思想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和定位。但是,现阶段的政治课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古板,重视理论灌输,忽视启发式引导,教师通过讲授式,把知识强制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老师只提出问题,缺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题目没有创新,变成了简单的一问一答,没有体现合作开放探究精神,没有提供让学生展示观点与才华的过程与平台,自然就失去了议题的价值。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政治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失去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在政治教学工作中,除了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外,还应该从教师的角度改变对政治教学工作的观念与方式,根据现实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议题式教学方式,提高政治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让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立目标重基础。在教学工作中,要根据新课改的内容,更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立足校情、班情和生情,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等情况,创新教学方式。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从夯实基础开始,先降低教学起点,再逐步加深,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建构完整的政治教学内容体系。在确定政治教学目标时,要明确长远目标以及各个阶段的小目标。由小到大,一步一步完成目标,让学生理解掌握政治课教学的内容,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设置议题时,要了解学生对议题的认识状况及原有经验,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在《文化生活》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节的教学中,以中华传统“孝文化”为议题,设置“悟孝文字之本义”、“探孝文化之起源”、“品孝文化之故事”、“寻孝文化之身影”、“析孝文化之特征”和“谈孝文化之态度”等小议题,围绕这些议题又设置“你认识甲骨文、金文、篆文的孝字吗?其本义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是如何体现源远流长的孝文化的?”、“能讲讲古今中国孝的故事吗?”、“归纳中华孝文化的特点”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孝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明悟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特征、作用以及正确对待的态度等相关知识。学生通过一起交流讨论,不仅理解有关孝文化的知识,还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明白“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责任感,促进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由于议题选择合理,情境与问题设置科学,学生能在活动体验中真正掌握了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在问题解决时也才能够使所学知识发挥出实际作用,在晓之以理的同时能动之以情,培育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2、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老师需要改变 “只耕不验”的教学方式,改变一问一答的议题式教学模式,多多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案,设计具有引导性和创新性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讨论与思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代影音教学、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相互合作与交流,勇于表达个人见解。老师还可以针对一些问题或观点设计课堂微型辩论赛,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想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比如,在讲授《文化生活》第八课第一框题“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围绕“如何看待经典作品和流行作品的价值”设计一个微型课堂辩论,正方的观点是“经典作品价值大于流行作品价值”,反方的观点是“流行作品价值大于经典作品价值”。学生经过亲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明白了要看其价值的大小关键是看它的内容是否经受住时代的考验,是否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而不能简单、片面地说流行作品和经典作品的价值是哪个大哪个小,更不能只看它在一定时期内接受群体的多少。学生清楚判断不同文化是否具有真正价值的标准,就能提高自身分辨是非的眼力,不迷信跟风盲从,信谣传谣。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需要设置不同的议题,进行不同的活动体验,能够让学生能理性面对不同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辩论中扩展视野,助长能力。
在教学方式的创新过程中,老师自己也要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库,以一种“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充满“崇拜”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扩大知识,从而做到教学相长,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3、改变课堂教学氛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注意从意识上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同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自己的议题式教学方式跟随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改变,根据学科任务的不同,引导并设计各种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或者对问题进行辩论等各种互动讨论环境,促进学生对政治课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记忆,掌握与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课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习惯,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后的政治教学更加倾向于“活泼”的课堂教学,老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让抽象的政治理论生动起来。比如,在《政治生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节课教学中,我以“疫情中的中美关系”为议题,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材料,并结合所收集的材料,提炼出课本的知识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让学生上台展示探究成果后,其他学生根据所展示的内容加以补充完善。学生展示交流结束后,我根据学生展示的材料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进一步讨论交流,如“同学们所收集的材料反映了中国与美国在哪些领域进行着交往?”、“中美两国在交往中呈现哪些形式?”、“简单归纳概括材料中,美国对中国抗疫的态度及其做法,不同的态度与做法体现了什么政治生活道理”、“我国应如何应对美国的百般甩锅与抹黑”等等。通过设置这些问题,对有关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的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既能让学生进一步结合自己所收集整理的资料,挖掘其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又能基于不同的经验,运用不同的视角,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加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共参与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关于议题教学中“学”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政治课议题教学模式推进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还保持着原有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探索的习惯。具体表现在:一是依赖于老师的课堂知识灌输式教,习惯了让老师主导自己学习,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获取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学习方法也比较单一,老师提出问题之后第一反应不是思考,而是翻课本寻找有没有原题,有没有答案。二是自主思考能力比较薄弱,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对待问题缺失基本的探究精神和批判精神。如果失去老师的指导,面对体现高阶思维的问题便无从下手。
(二)对于“学”存在的问题的应对策略
1、改变学生的基本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拓展知识面。其实,根据学习方法的不同,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种类型的,比如说:“死记硬背型”、“题海战术型”“自我理解与思考型”等,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在新课改新高考的背景下,都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多方渠道获取知识,如利用互联网、新闻联播、新媒体等获取政治相关知识,拓展视野,增加见识,加深自己对政治课程内容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和立场。
2、努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养成自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老师还可以提前做好预习大纲和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新内容,在自学和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随机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随堂测试,从而从老师对学生的约束力上,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议题式课堂教学的效率。
3、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自我探索精神。目前,很多学生遇到问题时的第一想法是找老师或者求助其他人,缺乏对新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精神。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新的教学目标,所以,老师在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生本理念,采取各种办法,搭建各种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老师认真倾听学生解释自己的见解,以适当方式提示他们完善观点,纠正错误与不足,并借机引导他们主动地把问题向更深一层次延伸,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比如,在“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什么影响了价格”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并给出多个具体案例,像是“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猪肉供给量大幅降低,猪肉价格上涨快”“日本核电站泄露事件中,由于很多人认为海水会遭到污染,致使人们开始哄抢食盐,各大商店都提高了食盐售价”等等。通过这样一个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总结出一个个影响价格的因素,也就对这一节的话题有了自己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和勇于善于探索的习惯,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议题式教学能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情境和层层深入的路径,锻炼学生整合资料、信息提取与加工、阐释与论证问题等能力,师生要始终基于问题在平等、民主、探究的课堂氛围中表达和解释,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深化,每位老师要以一种全新的态度对待新课程的改革,运用好议题式教学等模式,努力实现自我创新自我超越,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