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第25期   作者:董昭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董昭
         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南京 江苏  2112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堂提问是科学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问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但如何合理的设置提问环节,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以苏教版四年级新教材《动物大家族》这一单元为例,从广泛提问、针对性提问和层次合理的提问三个方面对如何进行有效性提问进行阐述,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效提问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关键词】  科学课堂;有效提问;动物大家族;学习效果  
     
         美国著名教育家博里奇做了一项有关课堂提问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师生对话中有80%来自于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1]其中,中小学教师大约每小时会提问100到150个问题。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课堂教学中,中小学教师每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就是给了学生一次独立思考的机会,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究。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2]课堂提问的有效与否,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当前课堂教学中设置的提问有效性不强,存在着如下常见的问题[3]:一、提问群体单一,可能由于问题太难,总是班上学习优异的学生回答,而后进生往往没有进行有效回答,这样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二、提问缺乏价值,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与课堂内容关联性不强,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三、提问缺乏层次,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递进的过程,逻辑性不够严密,造成学生在认知性方面出现偏差。如果能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将有利于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培养学生逻辑缜密的探究思维,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散,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效率。针对以上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研究和个人教学经验,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动物大家族》一单元为例,从三个途径浅谈提升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广泛提问,促进全体发展
         新课改下的现代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4]。在科学课堂上更要体现教育的公平,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而在提问环节中,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性格特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问题。同时在表述问题的过程中,提问的语言要简洁明了,也要注意语速和语气。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思考。
         在《动物大家族》这一单元第三课《鸟类》中,有一个知识点是研究鸽子的羽毛。在学生的前概念里,大多数同学会认为羽毛是一支一支的,而忽略到绒羽这个部分。如果直接提问“鸽子的羽毛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问题的话,由于过于抽象,学生的回答往往与老师的预设相差甚远。相反的,在让学生观察羽毛的时候,可以这样对学生提问“仔细观察图片中鸽子的羽毛,你发现了哪几种羽毛,它的形状大小是怎样的呢?”。这种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引导全体学生往羽毛的形状特点方向思考。绝大多数同学会观察到有排列整齐的大型羽片和细小的像鸭绒一样的羽毛。从而引出正羽和绒羽的概念,为接下来了解正羽和绒羽的功能打好基础。
         又如,在让学生理解不同鸟的鸟喙形状与其所吃的食物有关。可以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先让学生观察鸟的鸟喙形状,教师可以抛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提问学生:“说说书本上的四种鸟的鸟喙形状是怎样的?”。学生几乎都可以描述出来这些鸟喙的形状。随后教师再由易到难,继续提问学生:“这四种鸟分别吃什么食物?”这个问题的难度稍微增加了,需要学生经过讨论思考后作答。在学生回答了此问题的基础上,继续向学生追问:“不同鸟的鸟喙有不同的形状,这与什么有关系呢?”。在问这个问题之前,由于有了前面的提问内容做铺垫,几乎全体学生都可以归纳出结论,这就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落实了该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发展,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且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增强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通过分层次提问的开展,能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有问可答,也能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有一个思维的升华,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整体的发展。
         2、基于重难点,针对性提问
         在上课开始前,教师常会借助教学参考书,进行充分的备课。对于每堂课提问环节的设置,都是基于教材的重难点而提出的。只有充分地把握教学重难点,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的有效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出发,精心设置课堂的提问环节。要做到问题简单、浅显易懂。在提问中用到的专业词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前概念,这些专业词语应是学生熟悉的词语。同时,教师要明确所提问题都是为了解决教学的重难点而存在的。


         在《动物大家族》这一单元第一课《给动物进行分类》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先播放一个动物园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你喜欢的动物住在动物园的哪个展区呢?”。可以预想到大部分学生都会举手,但回答的侧重点会集中于描述他们喜爱的动物身上,使得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过于松散的状态。学生的思维虽然被打开了,但是这似乎偏离了这节课的重难点,也耗费了大量课堂时间。教师如果简单用一句课堂时间有限,结束了这个提问环节,进而转移到下一个问题,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当老师喊停时,同学们仍会窃窃私语,不仅课堂纪律不佳,并且也会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这就说明这个问题是一个无效提问,在实际上课中,应该改变这种提问方式。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所以播放动物园不同展区的视频,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园按照不同展区给动物进行分类。因此,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提问环节:“你喜欢的动物住在哪个区,为什么会把它放在这个区呢?”预设学生回答,他喜欢长颈鹿,在食草动物区,因为他们的食物是吃草。其他的学生也按照这个思路回答下去,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建构了一个分类的概念:动物园会按照动物的某些相同特征把他们放在一个区。学生初步了解了分类,这样就顺着这个问题引出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给动物进行分类,通过提问和后续引导形象地帮助了学生对课堂重点内容的认识。
         又如在第二课《鱼类》中,教师出示四张不同鱼的图片,在学生观察了四幅鱼的图片后,如果简单的向学生提问:“这四条鱼有什么共同点?”不善于思考问题的同学就会从表面来回答,它们有眼睛、有耳朵、有尾巴、都吃小鱼等等。这些回答虽然正确,但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一样,会让教师感到偏离了课堂主题,有些回答甚至会引起课堂哄笑,扰乱了课堂纪律。而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外观、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归纳出鱼的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表面有鱼鳞和鱼鳍、用鱼鳃呼吸和生活在水中等特点。这个提问需要从重难点出发,立意明确。教师不妨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四条鱼从外观、形态、生活习性上有什么共同特征呢?”缩小了问题的范围,使问题具有针对性,提高了问题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清晰的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根据课程的重难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提问;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先预设学生可能的答案,从而避免一些无效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的同时,又紧紧地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更高效地抓住重点并突破难点。
         3、问题应层次合理,富有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一般是指由表面到里面、由容易到困难的思维过程[5]。学生对于新授课程的内容是陌生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环节时,要在对教材的深度理解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前概念和认知水平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知识点间的联系来进行不同问题的层次和逻辑性设计。可以先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对自身水平有了一定的自信后,再抛出关联性较好的难问题,这样学生就有兴趣去解决它和战胜它。通过循序渐进地设置合理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收获新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从而高效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讲授本单元第四课《哺乳动物》前,教师不难发现,教材编排中每节课的开始部分都会给学生几幅图片,让学生归纳一下这些动物的共同特征。因此,对于《哺乳动物》这课,第一个问题可以模仿前面的问题进行设计,学生不难总结出图中的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恒温、脊椎、表面有毛等特点。教材的下一个环节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北极熊怎样抵御寒冷,从而让学生设计实验去验证脂肪具有保温的功能。这对于四年级的同学而言是较难理解的,因此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各段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在学生通过前面的四幅图片总结出哺乳动物具有恒温的特点后提问:“刚才我们知道了哺乳动物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特点,那哺乳动物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看看图中的北极熊,你知道它维持体温恒定的秘密吗?”学生结合北极熊的形态特征,不难回答出,北极熊表面有毛,再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下册学习的《食物的营养》内容,有了前概念,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北极熊肥厚的脂肪能起到保温的效果。教师顺势提问:“那怎么证明脂肪具有保温的效果呢?”把问题巧妙地引入到后续的学习环节中。随后,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冰水和动物油脂,继续追问:“如何根据这些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脂肪具有保温的效果?”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到在这个实验中,冰水可以模拟寒冷的环境,而动物油脂可以模拟脂肪,两个手指作为对比的参照物。通过实验,学生体验到动物的脂肪具有保温的效果。这三个问题设计的比较简洁,但是问题与问题间是层层递进的,并富有逻辑性。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提问环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到难、逻辑性强,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各个击破。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出发,提问要有层次性,适合多种认知水平的同学回答。教师在备课前,要充分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针对重难点设置必要的提问环节。同时,教师要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合理地、逻辑性强地安排提问环节。只有通过合理地进行有效的提问,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参考文献】
[1] 王陆, 蔡荣啸. 课堂大数据视角下的提问倾向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07):82-92.
[2] 李瑞雯. 小学科学课堂中有效提问及其评价的研究[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 5: 89.
[3] 阮恋琴.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现状及解决策略[J]. 教师, 2020, 12: 120-121.
[4] 杨兆山. 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论述精髓探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05: 37-43.
[5]钱振华. 浅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 3: 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