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第25期   作者:施晓珍
[导读] 现代市场的多元化和多变性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施晓珍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实验中学 ,325604
         摘要:现代市场的多元化和多变性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已经投身于社会工作中的家长,还是在学校中学习知识的学生,都能时时刻刻感受到多多少少的心理负担,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心理负荷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对于当代的中学生来说,中学阶段正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中学生自身发展产生的内部矛盾,和他们处于中学阶段的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外部矛盾繁多而复杂,如果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中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就家庭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家庭养育方式、心理健康水平、教育程度、婚姻状况
         前言: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也是一个人从开始学会融入社会环境的启蒙地,也是一个人接触时间最久的场所。尤其对于中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作为一个人感知原始的自我感觉和形成自我社会意识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其形成基本的社会角色认识、人生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处事、性格培养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带有客观性的影响因素,比如家庭的经济地位、家庭的结构等;二是带有主观性的影响因素,比如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程度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主导的家庭的养育方式、教育态度、文化程度、乃至父母的婚姻状况都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所以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家庭教育方式有着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相关性。
一、父母养育方式与教育程度
         父母子女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子女模仿的对象。家长身上的不良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会对子女产生侵袭腐蚀作用,相反,父母的优秀品质则会对子女的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父母在埋怨子女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问题,父母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子女的要求是否合理。很多父母将自己的理想、目标寄予在子女的未来上,而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严厉批评往往都会适得其反,如何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是父母在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主要任务。父女以子女为标准,那就要求父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在教育中起到有说服力的作用。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首先,中学生作为人,应当尊重他们的尊严,重视他们的意见,与他们平等相处,不要把父母的意愿强加于他们身上,采用情感温暖、理解、鼓励的方式要多于批评、惩罚。要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强迫的、无趣的、完成任务的。应当是让处于中学阶段的子女认识到教育的正确意义,认识到教育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逃离教育。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有助于中学生在以后的学业和生活中建立强大心理素质的。
第二,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苏里温曾在研究中发现,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与子女的神经症、情绪障碍等问题的关系十分密切,父母对子女缺乏关心、理解、爱心、信任等,便是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而过度溺爱的教育方式同样对子女产生不良的影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应当是民主宽容适度的,尤其对于中学生这样的关键时期群体,他们需要的不是专断溺爱,而是期待培养独立人格的人。父母的积极引导、加强沟通是中学生子女建立信心的重要基础,不过分干涉、避免拒绝否认是中学生子女信任父母、勇于前进的重要动力。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婚姻状况
         家庭关系是影响中学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健全家庭的子女和离异家庭的子女在偏执、人际交往敏感等问题上具有明显的差别。所以,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子女的心理成长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中学生的敏感心理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家庭结构的影响,健全的家庭结构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而离异的家庭也不应当成为破坏父母与子女家庭关系的原因,也不应当忽视子女的心理健康建设。
         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父母,其婚姻状况往往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应当是每一位父母努力做到的,而有所欠缺的家庭环境其一便是父母之间有冲突,如果父母处理冲突的时机、方式不恰当,会对子女产生创伤性的影响,一旦给子女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那么则会影响子女未来的心理健康。这样即便是父母双方健全的家庭,但产生的不良影响甚至大于父母离异但气氛和睦的家庭。
         父母的婚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中学生子女的敏感心理,那么如何处理父母离异对子女产生的影响也是作为父母必须学会的内容。提高父母的修养,正确给予子女健康的爱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无论父母双方因为何种原因不得不各自生活,也应当教育子女爱,不能激化与子女的矛盾,应当合理引导,采取更多合理、合适、合格的方式去弥补离异所带来的缺失,但要让子女知道,父母无论是不是在一起,都是爱他们的,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异而缺失任何一方的亲情,这是降低父母离异的婚姻给子女带来伤害的最佳手段,是保证中学生子女心理健康不走上弯路的重要方式。
三、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
         如果将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设定为几个可以参考的指标,则有:学习压力、强迫、人际交往敏感、情绪不稳定、偏执、焦虑、敌对、精神症等几个指标,如果将家庭教育方式设定为几个可以参考的指标,则有:情感温暖、理解、鼓励、偏爱、惩罚严厉、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等几个指标。
         很多研究表明,在情感温暖、理解、鼓励中成长的中学生,大多都是心理健康的,不存在人际交往敏感、敌对、偏执等症状,这两个大类指标呈负相关增长。而偏爱环境中成长的中学生则蛮横无理、不懂人情世故,这很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这两个大类指标同样呈负相关增长。而惩罚严厉适中、干涉保护适中、拒绝否认适中的教育方式是最有利于中学生成长的,过于严重则容易引起子女反感和抵抗,反而不利于子女心理健康,过于松懈容易引发子女态度不坚定,凡事无所谓的散漫思想,这两个大类指标在数学上呈正相关增长,所以,把握好惩罚、保护、拒绝的尺度,是家庭教育应当把握的方向。
         事实证明,消极的教育方式,容易使中学生形成焦虑、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经常性惩罚,子女往往缺乏安全感、敏感多疑,过分的干涉和保护则会使中学生缺乏主见、失去自信,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中学生成长路上重要的奠基石,因此,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是必须要重视的。
结语:
         中学是人生阶段中的关键时期,中学生这一群体正是由不成熟过渡到成熟的关键人物,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把子女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对待,把子女当成发展中的人看待,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选择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在要求子女的同时,也应当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和文化素养,平等地与子女沟通,尊重和理解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的特殊性,这一阶段的家庭教育不仅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这是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秋英.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2018(12):276-277.
[2].周政.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苏州大学,2018:31-37.
[3].姚春香.非理性信念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