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思考 ——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第25期   作者: 李乔玲 杨彦琦 穆颖超
[导读] 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李乔玲 杨彦琦 穆颖超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1

         摘要: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选取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两个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诈骗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诈骗;大学生;辅导员工作案例

         随着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网络诈骗在信息网络化的 大背景下,如鱼得水,野蛮滋长,近些年,网络诈骗的手段不断创新形式多样。大多数高校学生被骗的套路都是根据大学生的消费倾向,通过网购、刷单、买游戏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犯罪活动,骗术高端,防不胜防,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冲击,同时给被骗学生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学生工作案例分析是辅导员对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提炼和总结,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和理论性。
一、案例概况
         莎莎(化名),女,大二学生,云南普洱人,父母为公务员,家庭条件优越。2020年9月14日晚上在浏览器网页上下载了一款名为“红米分期”的软件,由于门槛低,脑子一热就注册了一个账号且通过贷款申请10000元,但软件显示综合评分底,需要百分之二十的流水账,于是当天晚上21:14分通过中国农业银行APP转账840元,21:15分转账1160元后,客服又说综合评分仍然不够,还需要百分之三十的流水账,于是该生又转账了3000元,但客服说由于操作失误资金冻结,需要5000元激活,此时莎莎意识到被骗。要求解约退回资金,但客服说如果要解约需要付5500的违约金。莎莎立刻向派出所报警,但至今也没有追回被诈骗的钱。莎莎很后悔,自己不缺钱,只是脑袋一热想着有大额贷款就被骗子利用了,就当花钱给自己买一个教训,以后会非常警惕网络诈骗。
         小月(化名),女,大一学生,云南昭通人,父母不和睦已离异,跟母亲,经常有说谎话的习惯。2020年10月15日,小月上网时看到一则招聘网络兼职信息,说只要按要求帮助完成转账任务就可以获得不菲的报酬,小月加了对方QQ后,对方发给小月一个登记表格和一张收益表,只要按照他们的步骤进行转账就能赚取佣金,收益率是转账金额的3%到10%。接着发给小月一个二维码,小月将信将疑试着扫码支付了450元,没几分钟对方就给小月转账490元,小月完全放松了警惕,觉得赚钱很轻松。之后对方一直给小月发二维码,小月按之前的方式转了10次接近1万元,原本以为可以拿回更多的钱,对方却说下班了让小月明天在做任务。第二天对方仍未退还款项及佣金,并告知小月任务完成越多返还比例就越高,让其继续做任务。小月感到对方是在有意搪塞,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之后学生选择了报警,并且并未告知家人,辅导员找她了解情况的时候,他已经像个没事人一样,说他现在正在一个兼职的网站帮人家做英语翻译但他的高考英语成绩也并理想,辅导员担心她二次受骗,正全力开导谈心。
二、原因分析
   (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存在极大风险
         随着电子设备、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开展,户籍连网,人员身份信息电脑备份,各类软件的使用注册、 实名认证等等,处处伴随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新时代的科技生活,网络已经无孔不入,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入侵用户网站窃取、非法买卖、传播个人身份信息,针对不同目标对象的身份,网络生活痕迹,实施诈骗。
    (二)大学生自身防骗意识薄弱
         大学生一方面因涉世未深,更容易相信他人 ,尤其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接触较少。大学生对于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向往和憧憬,他们思想比较单纯,富有 同情心和爱心,但却缺少对社会的认知,遇到问题时往往不经任何的分析去做出判断,经常会在真假未见分晓的情况下,便轻易的相信他人。不法分子往往是利用大学生的这种幼稚、不成熟的心理,从而成功的实施诈骗。
   (三)高校重管理轻教育。


         对于高校来说,经济诈骗有效预防的切入点不是管理,而是强化对大学生进行经济诈骗预防教育, 让学生了解犯罪分子常用的犯罪手法,从而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清晰判断事件的善恶。但从高校安全教育的实况来看,重视和投入的力度均不足,安全教育常常流于形式,主题班会教育流于形式,新生的安全教育流于说教,没有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重视的方法,未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出现重管理轻教育的局面。
   (四)家庭教育的不当或缺失
         在这两个案例中,莎莎因为家长过于溺爱,保护的太好,以至于她太容易相信别人,不过吃一堑长一智,这次的教训会让她积累经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识别一下诈骗行为。小月因家庭长期的不和睦,来自家长的关心少,养成了说谎话的习惯,遭遇诈骗也没想到和家长求助,同时向老师隐瞒一些事情,为了追回损失可能还会遭遇下一次诈骗,这时家校联系变得尤为重要。
三、预防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对策
   (一)相关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完善立法
         国家相关网络信息监管平台加强监管,密切关注不正常、不稳定的网站,根据诈骗的相关特性,设置资金流通的保护屏障, 加强金融监管,尤其是要针对学生用户、校园网用户等特定网络 IP,附加支付验证程序。同时关于电信诈骗的相关法律法规要逐步完善,行政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也应逐步细化升级。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 展,犯罪手段变化多端,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降低法律的滞后性带来的困扰。公安机关要加大打击力度,提升防范能力,让犯罪分 子无漏洞可钻,无可乘之机。同时深入开发安全实用的防诈骗小程序,比如近期广泛使用的金钟罩防诈骗小程序,实时更新各类诈骗分子的黑名单库,在全社会范围内大量推广使用。
   (二)大学生自身应提供警惕,构筑自身防线
         大学生本身作为高校校园诈骗的受害者,是高校校园 诈骗防范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大学生自身切实参 与到诈骗防范中,提高自身防骗意识,才能真正对诈骗的 防范治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要谨慎行事,防止上当受骗,积极响应政府、学校的号召,摒除不良的行为习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防诈骗知识培 训,积攒社会经验,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增强对诈骗相关信息的认知。
   (三)学校全方位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的宣传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防诈骗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全方位进行宣传教育。首先,新生是大学生诈骗的高发人群,因此针对刚入学的新生,开展“防诈骗”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形式务必丰富多样,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可以是防诈骗知识竞答、相声小平等方式,目的是确保人人参与,人人重视,提高同学们的警惕性。其次,辅导员应与时俱进,采用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如每月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以话剧、小品等富有表现力 的形式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揭露最新的诈骗骗局,加深同学们印象,多用新媒体与同学交流,通过微信、QQ、微博等向同学发布有关防诈骗的推文、宣传标语、防诈骗教育短片等,就防范网络诈骗问题,在学生脑海中多刷存在感,提醒同学们时刻绷紧安全绳。同时,学校可开设网络安全专题教育的公共选修课程,从诈骗工具上认识诈骗套路,诈骗手段,通过模拟现实网络诈骗的场景,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保护个人 身份信息的重要性、文明上网的重要性。然后,学工处可以将日常开展的学生活动积极融入网络诈骗、大学生消费观念等话题,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引导学生主动去认识,了解网络诈骗,矫正消费观念,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辅导员应及时关注被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疏导,以免酿成悲剧。最后,高校保卫部门与公安部门构建网络联动体系,可以定时请相关警务人员来学校开讲座、做宣讲,预防网络诈骗并提升处理学生遭遇诈骗后的相关后续问题的能力。
   (四)家庭教育不可或缺
         遭遇网络诈骗的大学生,父母是还在的第一任老师,是帮助还在走人社会接触社会的良师。家长要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经受生活的磨练,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的形成,同时注重孩子心里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段寒颖.大学生诈骗认知、受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2017.10.
[2]陆孟兰.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现状及防范路径探析[J].广西教育,2018.6.
[3]李红飞.大学生早上网络招聘事件的干预与思考[J].现代交际.20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