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荣高
成都市龙泉驿区跃进小学校 610100
[摘要]:教师应该正确面对新课程立足于关注不断变化的人,关注学生的发展的挑战,积极思考已经做过的和将要做的。正确地看待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和追求的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应该更多地关注入的更本质的东西。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能力、情感、价值观的目标,需要通过创设情景、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价值观。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的素养应当成为老师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实施 方式
一、正确对待新课程的挑战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新课程的挑战,到底应该怎样教?如何尽快摆脱困惑呢?
首先,独立思考。
第二,把问题、困惑贡献出来,与同行交流探讨,到底怎么办。
第三、向书本学习。学习理论,开阔视野,寻找解决的办法。
最后,回到课堂。这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是教育研究的最前线。
尝试着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平等对话、交流、思考和协商。这本身就是新课程的一部分。
新课程给老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自我发展的契机——打破了日常生活的熟视无睹,理所当然。
“备课、上课、改作业,每天不就是这样吗?”
许许多多的教师在这种简单的重复中有了一种害怕的心理,由于没有挑战。
课程改革就是要打破这种机械的重复,促进教师对已经做过的和将要做的进行积极的思考。
这次改革是立足于关注不断变化的人,关注学生的发展。
所以,教师始终面临着挑战。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将充分感受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二、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现行的大部分对学生的考试、评价很能关注前两者知识和技能。
课堂教学就主要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
到底怎样看待新课程追求的“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同意,“知识、技能”重要。但是,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
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教师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知识、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外显的东西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评。
三、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方式
教师神圣的职责,就应该更多的关注人的更本质的东西。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自己去体验,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师的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以前,我们流行的做法是“堂堂清、周周清”。一节课结束,马上做一个教学质量的检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学的东西。这是值得思考的。每节课能清的、能测的,多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东西。情感的目标,能力的要求,绝对不是靠某一节课、某一周能完成的,但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体现这些目标。所以它更多的是靠在一个比较长的阶段让教师关注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是一个整体。由于它的不可量化,因此在实现方式上也显得比较难把握。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的课堂教学必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一些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或者在某个教学环节加进思想教育的内容,或者专门留出一个环节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是一个整体。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不够关注而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为此,教师就是要把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的学生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我们就不能把三维目标分成三块,因为我们的教学是面对完整的人,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不是要把一堂课分成三个环节,去分别完成三个目标。它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有些教师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完全可以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实际并非如此。它需要通过创造情景、创造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的。课程功能变化相应的实施方法也应该变化。
比如,“诚信守时”,如果老师站在讲台上讲:怎样“诚信守时”,则远不如老师让学生在班长的组织下商量好搞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当学生都已进入角色,而让作为裁判的班长故意迟迟未到场。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不诚信守时”的各种感受,不再会有自己不诚信守时,而是从心里产生“诚信守时”的愿望。再如,“帮助残疾人”不是靠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如何帮助,而是让学生坐在轮椅上,或者把眼睛蒙起来,把耳朵捂住,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残疾人的种种感受,自然就会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不再会嘲笑、捉弄残疾人,而是从内心里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愿望。
越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越不是以通过讲授来达到的;越是知识、技能的东西,越是可以通过讲授来获得。如是让学生获得某个知识为目标,那么就直接告诉学生好了,比如“乙”怎么写,告诉学生就行了。
因为课程功能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目标又不能通过讲授实现,就需要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读课文;或者组织学生参观,或者组织学生看电影等。其中都有情感体验,有学生的自己的理解在里面。若单纯地理解教学就是教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在实际教学中,可能牺牲了学生的创造性、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价值观,而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的方式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是积极的。
四、提高自身素养,实现三维目标
未来社会需要有创造性,具有积极情感和良好价值观的人。
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对我们知识素养、组织能力、思想平台等都有全新的期待,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应当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发展纲要》
《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
《现代教育思想》刑永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