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9月25期   作者: 黄佩颜
[导读] 朗读是学习语言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能力,

         
         黄佩颜
         (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三小学 广东 珠海 519100)
         摘要:朗读是学习语言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朗读能力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语文素养
         引言:为达成新课标中明确强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总任务中强调了必须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进行流利且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力,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意识。通过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可以起到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感悟的作用,学生在进行朗读时脑海中会呈现出文字中画面,体会到文字的意境,自然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所在,激发学生朗读的主动性,提升语文素养指日可待。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教师要以兴趣教学为教学目标,并强调了兴趣教学的重要性。兴趣胜过一切硬性规定,只要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自然会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而提升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想达成提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针对这一教学目标,笔者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笔者专门利用一堂课的时间来让学生明白朗读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笔者为学生讲解了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朗读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有“朗读很重要”的意识。接着笔者为学生朗读了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中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声情并茂的为学生进行朗读师范,通过笔者的朗读为学生建立了意境,学生的脑海中自然呈现了一幅身穿五颜六色民族服饰的小学生到大青树下的学校上学的画面,通过身临其境般的感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和理解,学生自然会明白掌握正确朗读方式的重要性。
         2.让学生体会朗读乐趣
         笔者在每次课前都会设置“课前读”的环节,五分钟足矣。选择一名学生为全班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过程,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朗读内容,要求必须声情并茂的进行朗读,朗读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变化加上适当的肢体动作,以此提升朗读内容的内涵。学生进行朗读前,笔者对听的学生提出要求:需要发现朗读者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学生朗读完毕,师生进行交流、点评。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通过点评与被点评的形式提升每一个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营造良好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善于利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提升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情境,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尽情挥发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文本中的意境,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朗读水平自然可以有效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良好的朗读习惯对于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标中强调朗读一定要使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并且要有情感的进行朗读。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标准发普通话发音,朗读一气呵成,不可以出现读错字、多字少字、重复读的现象,并且朗读者要投入感情,对于文本中的出现陈述、感叹、疑问、反问等不同句式可以利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朗读时要有语气轻重、停顿、抑扬等变化。“正确”是朗读的基础,“流利”和“有感情”是对朗读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中段学生的特点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指导,由表及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以此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朗读的多样性,如:教师示范朗读、分角色朗读、小组内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将朗读变成趣味十足的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自然可以被充分调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朗读的内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进行小学中段学生的朗读训练时,笔者主要采取选读、品读以及分角色进行朗读的形式,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朗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赏析文章、理解文章、感悟文章的能力。
         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本中的《陶罐和铁罐》,笔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朗读,学生利用不同语气将“陶罐”的谦卑、“铁罐”的傲慢充分展现了出来,听的学生也在脑海中出现了两只罐子对话的场景,并通过朗读者不断变化的语气,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赏析文章、感悟文章,并且培养学生大胆朗读、乐于朗读的习惯,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选用恰当有效的评价方式
         著名教育学家表示,教育是一门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鼓励和唤醒。通过大量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评价,可以起到鼓舞学生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朗读训练,学生初具朗读能力,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朗读,并进行多方面评价如教师评价、自己评价以及同伴评价,通过多方评价,可以帮助发现自身优点,唤醒学生的灵感,发现自身朗读中有待改进的地方,以此促进自身朗读能力得到提升。教师要善于利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提升学生的朗读信心,改进朗读中的不足之处,达到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避免评价方式不当,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把握以下几点:
         1.鼓励式评价,让学生大胆读
         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鼓励式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自信,让学生敢于大声朗读,充分展示自我。任何情况下,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都要以鼓励为原则,对学生多进行正面的赞扬的评价,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此激励学生大胆读、大声读。
         2.诱导式评价,让学生愿意读
         科学的评价具有巧妙的、机智的正面引导作用,具有潜移默化正确引导学生的特点。一位学生在进行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秋天的雨》一文朗读中感情不够,教师没有立马指出学生的不足,而是这样进行引导“林林的声音很响亮,但是我还没看到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呢。”,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进行朗读时就有了明显的进步,教师又说“我看到秋天的雨了,把银杏叶染成了黄色,枫叶染成了红色,真好看。”。通过教师诱导式的评价,学生及时发现了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快速转变朗读方式,提升了朗读能力。教师生动有趣的评价,会增加学生朗读的信心,学生变得更加乐于朗读。
         3.个性化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之间差异,因此教师进行朗读训练,既要保证所有学生能力有所提升,也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行朗读训练,教师要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带给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恰当的评价,切莫因评价不当,打击学生信心,导致学生产生消极心理。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要深化学生“朗读很重要”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利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阅读情境,以各种朗读形式增加朗读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并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唤醒,让学生大胆读,乐于读,从而高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学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1):63.
         [2]韦晓莉.体验式课堂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1):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