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9月25期   作者: 张添秀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全新需求

         张添秀
         福建省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全新需求,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和思想情感,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能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渗透阅读方法和技巧,通过细化文本内容和层次结构,使学生在逐字逐句阅读中深刻理解阅读规则,从而领会文本的意义和传达的情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最终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并提出具体改进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文本细读;策略

引言:
         语文阅读教学属于母语教学,其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否,还与其他学科的有序发展有密切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占比较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因此,在新时期教学背景下,教师应严格遵循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人生境界作为教学宗旨,通过情感渗透、启发思维、幽默点染等方式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分析文本内容,使学生多层次了解文章结构,切身体会文章传达思想情感,并在品词酌句中提高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语文素养[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虽然最新课程标准自落实以来已有一段时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在此背景下不断改革和创新。但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仍然没能完全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并且依然坚持“以应对考试为主”的教学信条,使得阅读课堂存在“高耗、低效”的状况,而引发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教师过度依赖参考资料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源逐渐丰富。在为教师备课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同时,也导致部分教师文本理解能力逐渐下降,甚至一部分教师离开参考资料后会感到寸步难行。具体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备课过程中,通常会借助网络资源搜集教学参考资料。而当前网络平台中的一些教学参考,不仅明确了文本重点难点,还提供了教学答案和教学建议,甚至将教师在教学中的每句话都详细呈现[2]。这也使得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失去主观意识,完全按照教学参考进行教学,没能结合学生需求进行分析,虽然这种教学方式省时省力,但是缺乏个性化特点,无法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终导致阅读教学空洞乏味。
(二)教师结合主观意识解读文本
与上述内容相反,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文本细读的重要性,并将文本教学与实际体验充分结合。但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往往存在以自身主观意识为主这一问题,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具体来说,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文本细化,会结合教学内容以及自身理解渗入挖掘文本含义,并对文本传达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度解读,甚至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将答案抛给学生,虽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文本,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课堂自主分析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只能紧跟教师思路,附和教师,最终使成为课堂的陪衬,如此不仅不能满足新课标教学需求,还不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三)教师过于关注阅读方法教学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小学语文新课标改革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教学背景下,多样化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到阅读课堂中,使得阅读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并非使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就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响应新课标教学需求,积极采用齐读、伴读、轮读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但是却没有给予学生更深层次的指导和引领,导致学生在阅读方面只停留在初读感知方面,并未达到细读品味和赏读感悟的最终目标[3]。很多学生知识为了阅读而阅读,对文本缺少理解和感悟,导致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四)教师阅读拓展存在盲目性
         语文阅读拓展主要是以教材文本为主,向四周辐射,通过拓展阅读文物,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然而,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综合性特点,阅读文本涉及到诸多学科知识,这也使得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逢课必拓展的现象。为了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教师既要讲解教材文本,又要拓展课外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模糊重点。显然,这种盲目拓展的方式不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相关策略
(一)先掌握文本整体意义,后对文本进行细读
文本细读,顾名思义就是逐字逐句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条件是学生能够掌握文本的整体意义,并在宏观理解基础上进行细读。也就是说,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通读文章,并掌握文章综合信息,而后站在作者角度理清文章脉络和结构,并通过细读文本掌握文章语言风格、思想情感。在细读文本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头到尾逐一分析,杜绝片面解读。
例如:在《鸟的天堂》阅读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结合教学参考,先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中的关键语段进行阅读分析。如组织学生对阅读该篇文章中有关榕树描写内容,学生阅读后虽然能够感受到榕树的美,但是对文章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这一片段,甚至认为鸟的天堂就是一棵榕树。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对文本内在语言含义的深入分析,不利于学生切身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4]。

而通过引导学生通读文章,使学生掌握文本整体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细化文本内容,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从头到尾阅读文章内容,并为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以大榕树为鸟儿提供安逸的生存空间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准确掌握文章传达的情感,使学生切身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
(二)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细读文本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在阅读课堂中,时常会受外界因素干扰分散注意力。这也使得教师在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部分学生存在溜号行为,严重影响了后续教学任务的顺利展开,如果此时教师再将自身主观意识或专业化解读强行灌输给学生,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困惑,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降低阅读效率。上文提到,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因此,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阶段性特征,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深入浅出”式的教学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弊端。其中“深入”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浅出”的重点在于教师课堂教学。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以文本为核心,结合教师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文本研究等内容为文本细读的“深入”奠定基础。第二,根据学生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文本细读的深度,杜绝将教师主观意识和个人理解直接传递给学生。第三,结合新课标教学要求,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遵循阅读课堂教学规律实施“浅出”。只有满足以上需求,才能够使学生读得透、悟得深。
例如:在《一夜的工作》教学过程中,这篇文章主要描写周总理一夜工作的状况,文章简洁朴实,学生初读时难免会觉得内容平实。但是通过细读则能够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结合教学设计、文学研究等参考内容,为学生简单介绍周总理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周总理有深刻认识,从而为学生“深入”研究文章内容奠定基础。而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阶段性特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启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通过细读找出文章中描写周总理辛苦工作的句子。使学生在阅读工程中升华情感。最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分析内容梳理文章重点和难点,以“浅出”的教学方式扩大感悟。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不仅能够紧跟教师思路,还能够对文本有更深层次认识,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三)适当延伸课外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细读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使学生灵活运用到各种文本阅读中。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上文提到,在教材文本基础上适当拓展课外知识,是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思想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但如何将文本细读与阅读拓展有机融合,成为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在课内教学过程中,重视挖掘文本深度,使学生掌握细读技巧[5]。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重点和难点内容标记到相关语句或段落的旁边,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能够为日后学生复习巩固提供便利,如此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细读习惯。第二,通过课外延伸拓展阅读广度,使学生灵活运用细读方法。所谓“课内得法、课外获益”。教师需要在课内教学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基础水平进行分析,为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文本,并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另外,教师也可以围绕教学内容推荐相似文章。例如:学习巴金的《鸟的天堂》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尤金的《绿毛龟》,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学生在阅读课外文章时,需要结合课内细读方式,通过精读、慢读、细读、批注等方式,探究文章含义,吸取文章精华,从而提升文学素养。
(四)组织阅读活动
         组织阅读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文本细读技巧。为满足这一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将课外阅读纳入校本课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并开设“书香校园”等主题活动,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掌握细读技巧。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摘录好词好句,做好阅读笔记,为学生阅读共享提供广阔空间[6]。另外,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结合学生阅读情况,及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纠正学生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文本细读中获取知识,体会阅读的趣味和喜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本细读是深入探究文本内容,细化文本结构的一种阅读方式。学生掌握文本细读技巧,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形成文学素养。而掌握细读方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教学规律,为学生提供阅读空间,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成功和喜悦。
参考文献:
[1]倪舟.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探析[J].家长,2020,12(29):164-165.
[2]王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0):290.
[3]刘小玲.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思考[J]. 科普童话, 2020, 000(002):65-65.
[4]杨宪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J].新课程,2020,32(40):33.
[5]汪晓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38):81-82.
[6]张晓丽.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散文百家(理论),2020,18(09):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