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与德育相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9月25期   作者: 陈琦玮
[导读] 美术活动是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陈琦玮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第一幼儿园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美术活动是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并不局限于此。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幼儿教育的研究更加深入,现代幼儿美术教育就需要以幼儿审美创造力的发展为核心,通过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可以充分挖掘与发挥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以此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先简单介绍了幼儿美术与德育相融合的必要性与幼儿美术活动在幼儿德育中的作用,然后重点探析了幼儿美术与德育相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德育教育;融合
         引言:在现代教育理念中,着重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各年龄段、各学科都应重视德育教育,根据不同学科的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将其与德育相融合,这样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提升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初始阶段,对许多事物缺少认知,无法正确判断是非与对错,教师在引导幼儿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他们礼貌待人、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时,德育教育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美术教育活动为例,简要探讨了如何将幼儿美术与德育相融合,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美术与德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幼儿园是孩子人生的启蒙时期,是塑造健全人格与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阶段,对幼儿的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过多强调教材知识的讲授,甚至会让幼儿提前学习一些小学阶段的知识,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使其从小对学习产生厌恶与抵触情绪。同时,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即便有相关的德育教育活动,也都是以灌输式教育模式为主,对幼儿来说很难真正理解所学的德育知识,更别说在生活中践行。将幼儿美术与德育相融合,不仅能促进美术教育的良好发展,也可以实现对幼儿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对美术活动中蕴藏的德育资源进行挖掘,将德育渗透到美育之中,有效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二、幼儿美术活动在幼儿德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美术是一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艺术,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更是具有显著的生活化特征,其主要是为了可以适应幼儿的认知发展需要,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从本质上来讲,幼儿教育就是带领幼儿认识生活的过程。例如,通过开展手工活动,让幼儿将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进行创造性修改,就可以变更一件实用且美观的物品,进而意识到节约与环保的重要意义,继而强化道德行为的认识。再比如,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说一说漱口杯的用途、形状,然后让幼儿尝试自己制作一个漱口杯,在此过程中让幼儿逐渐意识到刷牙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由此可见,美术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幼儿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相比,这样更有利于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2.有利于推动幼儿道德情感的完善
         在新时期下,幼儿园教育不但需要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还要促进其情感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幼儿健全人格的良好发展。幼儿的心灵是纯真的,如果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很容易会受到邪恶侵蚀。为此,幼儿教师可以借助美术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使其可以积极主动的追求正直、善良、勇敢等优良品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欣赏著名画家卡萨特的《洗澡》这一作品,启发幼儿讲述与父母之间的故事,逐渐引导幼儿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理解父母,从而获得良好道德情感体验。


         三、幼儿美术与德育相融合的途径
         1.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感
         首先,在美术活动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是存在差异的,有着各自的特色,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就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或者视频等方式,让幼儿可以了解到各个民族的风俗文化,通过观察、触摸,了解苗族、藏族、土家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幼儿对各民族的服装进行绘画,加深他们对此的认识。其次,中国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观看水墨画动画片,让幼儿对具有鲜明特点的国画进行了解,随后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绘画工具,指导幼儿在宣纸上进行创作,这样不但可以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也能使他们从中感受水墨画的美感。最后,民间工艺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泥塑、剪纸、陶瓷等,通过将其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其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与发展。
         2.通过“玩一玩、做一做”的活动,实施团结合作教育
         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很多时候无法独立完成一些制作活动,为了保证美术教学活动的效率及质量,就可以设置一些合作活动,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这样既能促进小组通力合作,顺利解决一些问题,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其可以从小领会到团结、互助、合作与友爱的魅力与重要性,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2]。此外,在合作的过程中,幼儿之间会进行一些交流、沟通,这样可以促进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并互相影响与互相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加强节约、环保教育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可能还没有这样的意识,幼儿教师就要从小让树立爱护环境、节约的意识。例如,鞋子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爱玩、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开展“旧鞋变身”的美术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与操作,将旧鞋子变成自己喜欢的物品,如怪兽、超人、汽车、小动物等。从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还能让他们认识到废物利用的好处与重要意义,相较于灌输式的教育,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不过,在利用改造旧物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保证旧物的干净,提前进行清洗与消毒工作,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4.创新评价机制,树立自信教育
         众所周知,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评价机制,使幼儿可以从小懂得自我教育,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这对幼儿的情感、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评价中,应该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美术作品、学习状态及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同时也可以相互进行评价,促进幼儿自我认知意识与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当然是重重之中,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应以鼓励、正面评价为主,要保证幼儿的情绪稳定,这样才能唤醒幼儿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认真观察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的一举一动,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自信。
         结束语: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开展的美术活动有很多,如绘画、建筑手工、泥塑等,要想将这些美术活动与德育教育融合起来,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基于幼儿的认知特点与美术教育的特征,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让幼儿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及创造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促进幼儿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的健康发展,进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玥. 浅谈幼儿美术与德育相融合的实践与探索[J]. 好家长, 2018, 000(012):P.29-29.
         [2]顾灿. 浅谈美术中色彩的运用与幼儿德育的联系[J]. 青年时代, 2018, 000(033):268-2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