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德育网络模式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9月25期   作者:1唐慧霞 范红转 2家新云
[导读] 互联网+教育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1唐慧霞   范红转  2家新云
         1新绛县北张中心校西庄学校, 山西 运城 043100
         2新绛县北张中心校北张学校, 山西 运城 043100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确保教育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关键。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若是能够让互联网进行紧密融合,便可有效拓展德育途径,打开德育工作的视野,实现德育模式的有效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德育;网络模式
导言:
         在互联网迅猛崛起的背景下,青少年学生无疑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受到了比书本知识更加广泛和强烈的网络信息的冲击。网络时代不仅对学生思想道德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而且对学校德育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特点,认清互联网对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冲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已成为摆在德育工作者信息的冲击。网络时代不仅对学生思想道德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而且何适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特点,认清互联网对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互联网时代小学生德育现状
         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思想和价值观日益多元,思政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围绕“互联网+”的要求,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德育教师要广闻博记,涉猎各科知识,不断积聚相关学科的知识,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厚积薄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抓住时代的脉搏,紧跟潮流,为此我们的德育学科的一线老师们必须懂得学无止境是当代社会的必须,把自己当成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用较强的进修能力、勤思考的风尚和高度的科研教研能力武装自己,积极促进小学德育教学实践往前兴盛。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实际存留的困境很多:如教学方式落后,过度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者模仿甚至照搬照抄别人的教学方式,教师重视德育理论和德育概念的理解,轻视德育理论的运用,将理论知识束之高阁;忽视学生的意义学习;仍有教师完全依赖于静止的教材,不能赋予教材以生活气,忽略教材与实际生活的吻合程度;在落实课堂教育时,不能将学生代入现实情景中去,影响课堂的实效性;德育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均缺乏创新,缺乏教研意识和科研意识,与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相违背。因而,提升小学德育教师工作能力具有紧迫性。
2 “互联网+”小学生德育的必要性
2.1 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老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战力,国家和社会都委以较大的希望。在课程改革全球化的今天,老师们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一线教员们的规范化发展有了更广袤的空间。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不只是受教育者的成长,教育者的成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紧部分。一线教员们在积极参与“互联网+”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和教研科研水准,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提升小学德育教师的工作能力,方便于一线教员们向专业化方向靠拢。
2.2 更好地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传道解惑,是小学德育教师的本职。因此,提升小学德育教师工作能力,如将教材与生活实践统一于教案设计,使得小学学生在德育学科学习中能更好地磨炼意志,培育受教育者健康的心理素质,理性精神和创新能力。德育老师要使“教”更好地服务于“学”,使学习者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实践中能更好地学习理论常识,运用理论知识去指引社会实践,完成知、行、信的统一。


3 “互联网 + ”时代德育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3.1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德育教育要贴切学生的生活,坚持人本思想,并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出发,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互联网+”具有互联互通、多元跨界等优势,立足于“互联网+”的背景,对传统德育教育活动进行审视,并积极的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是全面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首先,教师要积极的创新自身的德育教育思想,要积极的接受新理念、新模式,主动将互联网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引入到德育课堂,为德育教育融入新的元素。其次,教师要充分借助“互联网—自媒体—德育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德育教学活动进行拓展,利用微博、微信、QQ 等平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德育指引,全面调动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德育知识探索。此外,德育教师还需要尝试构建“互联网———实践教育”的新模式。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传统的知看重理论教学,不看重实践教学模式已经被彻底打破。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就需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团队活动、实践训练、社会志愿者服务等,如以“奉献、互助、友爱”为主题,参与社会交通指挥,为社会奉献学生个体的力量,引导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3.2 借助网络平台,强化师生互动
         “互联网时代,人们实现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同时,各种新词语、新知识、新观点不断涌现出来,这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德育教育带来影响。实际中,德育教师必须积极的学习新的思想观念,对网络的各种新思想有独特的认知,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引,让德育教育更加贴切学生的现实生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收集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生活案例、敏感词语等,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并从思想道德的角度考虑该如何面对、处理这些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得学生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德育观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园网络学习平台,将相应的学习资源发到网络学习平台上,让学生可以自主的下载学习资料。教师还需要充分借助网络平台,与学
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内心想法、思想观念说出来,而教师则需要针对学生的这种想法、观点进行客观的指引,引导学生可以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念。
3.3 对问题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随着自媒体的产生,社会的民主性越来越强,人人都具有话语权,也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的焦点。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教师就需要准确使用政治性术语、观点,规范自身的言行,做到以身作则。课堂上,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构建一个民主性的德育课堂,引导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对德育知识进行探索,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各种模式引入到德育课堂上,让学生可以进行更加自主的探索,促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如某学生经常与同学发生争吵会说用彝语乱说脏话骂人,再不就躺在地上耍赖,大声的哭,不管老师说什么她也不理。有时候真是又好笑又好气。于是,我营造一个平等、友爱、和谐的集体氛围。有了以上的基础,我开始将他融入班集体中。在班会上,我会告诉孩子们“我们是一个大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兄弟姐妹,我们应该互相关心、爱护,特别是更需要别人去关心的人,我们更要多地去帮助他,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和谅解。老师每一天都是用最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而对学生而言,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要由衷地感谢老师,这也是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一项内容之一。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充实课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全面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帮助。
4 结论
         互联网时代,教育工作与互联网的结合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互联网来创新小学德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德育的效果,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建军.互联网上德育系统建设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8(6).
         [2]曾长秋.“互联网 + 德育”的万千气象以“互联网+”促进学校德育变革[J].中国德育,2019(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