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生
(四会市大沙中学 广东 四会 526200)
摘要:在近几年的教育发展中,人们普遍认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其理论内涵和多种教育方法可以弥补传统学生德育的不足,从而可以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简要论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德育观念的转变,丰富德育内容,完善德育方法体系,加强德育的引导和调节功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一、相关理论概念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定义的有很多,首先就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予以的解释,在相关的文献中,各个学者对它的定义各有不同,故而,综合得出,其是具有正常且又稳定的心里特性,要积极主动的对心里进行调控,让它多方协调、内外呼应,并且本身还要有追求,有目标。要具备正常标准的智力,同时还要有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体现,人机关系之间的和谐关系,人格品质的良好,较强的意志力,及成熟的心里行为特征。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是所有的中小学生,所以全面性的第一个体现形式就是是教育对象的全面性。另外,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都需要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故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的分配要公平,要将所利用的资源,将其利益要最大化。当然,全面性的同时还要有重点性,在严重的心理疾病和家庭发生巨大变化的学生中,要引起必要重视。为了更好地贯彻全面原则,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学生,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做到基本的了解。第二,教育方法的全面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要清楚自己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具有新时代思想模式孩子,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要积极的展开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2.指导性原则
学校应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确立符合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在学校,要对所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教育,在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的教导要引起重视的同时对学生的品质素质的塑造也不容忽视。
3.发展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就是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独创性能完美表现出来,同时这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精髓。因此,必须遵循发展原则,理解年龄差距、性别差距、学习差距、思想差距、心理差距等。同时还要尊重个人不同的发展规律,要理解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的青春期,所以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心理在矛盾中逐渐成熟的自然过程。要根据学生青春期发育的特点,针对性的予以指导,因此,现阶段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4.实践性原则
学生在养成良好实践习惯的过程中,反复的社会中实践磨合,还会让学生在无形中增加对思想道德和道德规范要求的积极态度和基本的感情,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从而更好的获得的道德知识,并且树立道德信念,从而形成社会大众所期望的优秀道德品质。与此同时,还要充分的认知到,“助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要让学生亲身的体验到助人的过程从而感受到助人的意义。
二、中小学更好的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的策略
(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中学的德育机构一般是都是负责政治素质、学生工作的办公室,他们在负责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着和学校许多其他日常工作。
但是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一线的班主任,学校并没有设立能够有效对他们进行管理的机构部门。好像各个部门都有涉及,但是确实有问题的时候,却又不属于任何部门。因而,为了能够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首先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学校部门。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即德育教育部门的设置普遍都存在模糊性和分离性问题。在组织管理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学校可以分别予以设置。一就是主张学生的教学,另一个就是学生心理咨询,更好地对学生日常进行管理。各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只有责任明确,管理完善,才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心理及思想状况进行掌握。目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参与德育评价的指标之一,因此各学校都有一定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且相关部门也都对其进行负责。一般的方式就是以心理健康为主题进行讲座、黑板报、等各种团体指导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健全健康人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促进了德育教育的的效果。但是,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形成完整的人格,除了目前的心理咨询等类似方式外,学校还应该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课、问卷调查、团体指导等等都慢慢的纳入我们学校的教育、科研、德育系统,从而能够更好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心理健康课教育程的相关的绩效评价是学校经营管理的焦点。 但是由于其具有隐私性、个性化等特征,让它很难像其他领域一样设定严格统一的评价标准。 另外,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并且学生也是不断的发展的。他们的情感和态度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所以学生的心理是无法掌握.,故而,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教师要掌握基本的心理调整方法,要建立符合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要动态的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变化。 此外,也要适时的自我评价、他评和相互评价等方式,因为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视线里评价的自我改进机制,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首先就是要坚持定性和定量的组合。根据客观规范的要求,评价往往需要更定量的分析,这是再进行评价的时候对评价对象与之比较的重要因素。故而,在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其评估工作要需要有定量的指标性体系。但是,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其对象是中小学生,故而个体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性。所以,要尊重这些个体的差异性,绝不要单单的凭借一些硬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评估,要动态的观察其发展变化,再具有针对性的予以提出。
(三)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
全方位客观的对心理健康进行认知,不仅仅要从其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特异功能来看,更要深刻的研究心里健康教育同学校的对此展开的相关德育教育来进行的整合来看,这样不仅仅能够保障学生德育教育的程度,还能再很大程度上保障学校的德育教育同县里健康教育的相互协调平衡从而得到的效益。故而,这样的表现从教育的操作层面上来看,就是将截然相反的教育因素的各种冲突相互融合,走向和解,从而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因而,这就要求我们要正视德育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加强与它们的互动、交流,与此同时也要实施的开展与二者相互整合的教育实践性的活动。然而,德育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合二为一”,要深度的理解其内容,正视其思想,将二者的相同点融合,不同点互相促进,注意保持二者的差异性,同时还要注意二者的开放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教育的促进功能,丰富德育教育的理论范畴,推进德育教育实施,提升实施效果,本文首先就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进行了大概的整理,深刻的明确了其含义内容后,再对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的原则进行了阐述,分别指出其原则具有全面性、指导性、发展性、实践性的原则,最后再依据此内容给与了中小学如何更好的施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给与一定的策略,策略指出首先就是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其次就是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最后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进行整合。
参考文献
[1]段俊华. “以劳育德”视域下黄冈市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20.
[2]郭俐. 德育视角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