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9月25期   作者:冯诗雪
[导读] 师范类院校更注重学生能否成为优秀的教师

         冯诗雪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摘要】根据各种专项调查研究表明,近几年来,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学生在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观念等面可以成功的适应中小学生地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实践教学、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高校的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课程需要改进,要加强实践教学和社会教学,全面提升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科学 社会适应性 师范类毕业学生 教育
         【正文】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关注进一步加强,我的师范教育也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在新形势下,师范类专业对社会的适应性不高,这一问题的出现,导致师范类学校连年招生萎缩,甚至导致社会发展不平衡,这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难题。所以,进一步提高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既是教育事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促进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老师要与教育事业各界人士要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案,解决当前的问题,帮助地理学科(师范类)专业学生和自身全面发展共同进步。
         一、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学生在社会适应性方面上存在的问题
         1.1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对基础地理知识教育重视度不高
         师范类院校更注重学生能否成为优秀的教师,因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导。然而,专业知识对地理科学(师范类)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好专业知识,才能更好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因此,教师要提高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让学生在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
         1.2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乏味
         地理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地理学科既包括自然科学又包括社会科学,因而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专业性。但是,传统教学方式单一,老师注重理论教育,缺乏社会实践,造成课堂枯燥乏味。。同时,在新课改背景下,地理科学课时较少,加之地理科学理论复杂难懂又缺乏技术实践类课堂,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就更难学好地理了。因此,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方法,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
         1.3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待加强
         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自身的人生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注重学生的学分,导致学生为了能够毕业开始更加注重学分。学分的过分推崇,致使教师忽视了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而是否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又对学生能否更好的适应社会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增强地理学科(师范类)专业学生社会性的具体措施
         2.1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实践能力型和创新型地理学科师资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帮助,教师越优秀学生越优秀,因此,要培养实践能力型和创新型的教师人才,从而提高地理科学课堂上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的社会性能力。如可以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增加创新型和实践性的题目,这样一来在准备考试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创新型教师人才的形成。此外,还可以每年设立对教师的实践创新型培训项目,进一步促进新型教师人才的发展。
         2.2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培养学生的社会性
         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显然易见,从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创立以实践创新为中心并且适应当前教育形式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比如,可以鼓励学生们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离开课堂,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性公益活动,并对活动进行总结,写出小结,积累经验。
         2.3加强对人才市场需求的了解,拓展毕业生适应社会的道路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增强学生社会性的目的之一,因此,高校要提高对当前人才市场需求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拓展毕业生适应社会的道路,培养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学生的社会性。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建立发展学生创业体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并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和资源,拓展学生的就业通道,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总结】总而言之,在新时代发展和新课改的标准下,对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所以教师应该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自身的优势,创造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地里科学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积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可以促进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发展,进一步看促进社会与教育事业的平衡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极大的促进了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并且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马仁锋,候勃,窦思敏,张悦.浙江高校地理学科发展特征及社会适应性改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0(01):106-111.
         [2]黄京鸿,孙婷,胡淑飞.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158-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