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
(惠东县平山中学 广东 惠州 516300)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观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各项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地理思维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认识地理事物,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规律的认识的过程。通过情境教学的设置,对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有非常重要的重要。
关键词:教材;情境教学;地理思维
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设置,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感,为实现知识框架的构建,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进而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彼此渗透。情境教学有很多类型,比如视频播放、图片展示、户外实践等等。现就以必修教材里出现的图片作为情境教学的素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做简单分析。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都要培养一定的思维逻辑,而地理是渗透我们生活最透彻的一门学科,无时无刻不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面对带领学生应对高考,深刻了解对地理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而高中学业繁重,户外调研实践的机会屈指可数,因此只能以教材作为教学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学科知识。
必修一知识点偏理科,我校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弱,要完成空间思维的构建,逻辑能力的提升非常难,但是必修二偏文科,在必修一的理论基础上及一学期的完整系统的学习之后,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现就以必修二课本里出现的一些图片作为情境教学素材,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地理必修二的教学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对某一地理事物的区位分析,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对区位的分析都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将所有可能的区位因素都罗列出来;第二,分析上诉因素对生产活动的成本或收益的可能影响;第三,针对特定的生产活动,假设某些区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若干地点的区位因素优劣,且重点在于建立一个思维路径。这是课程标准对我们提的要求,那我就将必修二教材中出现的案例进行情境教学。
案例一: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
图1以澳大利亚小麦—牧
羊带的形成和分布为例的图片,
对农业区位的分析。区位这个概
念,在学生接触学习的初期,必
须反复解释强调其概念,只有概
念掌握熟悉,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问题从而回答问题。区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某事物的地理位置,二是该事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周围环境又可细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通常也会把涉及到的区位因素在黑板上罗列一遍加深印象。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机械化、地租、食物偏好等。
在图片中,第一幅是人口分布图,让学生在刚刚罗列的区位因素里找出与人口有关的有哪些,学生会发现人口的疏密与自然的关系不大,但是与社会因素里的市场、劳动力、地租是有关系的,此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人口疏密与这些因素是负相关还是正相关。在这个人口疏密图里还有一个隐藏的点,就是人口密度还会影响其生产规模从而影响其机械化程度,但是首先会让学生说出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这个在高考题中也会出现。在黑板上会有以下板书:
人口密度大小→市场是否广阔;劳动力是否丰富;地租的高低;生产规模的大小。
降水:1、总体分布特点
2、墨累-达令盆地分布特点及成因
降水→旱地/水田;农作物的选择;规模大小;限制条件;优势条件
气温→1、分布规律
2、成因
气温→农业类型;农作物的选择
最后得出该地种植小麦以及放牧的区位条件(优势与劣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思考,只要这一节课给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路,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在后面的课程当中是可以参照的,这可以让学生更快的建立起一个简单的地理思维。
在经过课本中出现的图片来认识几种农业地域类型并对此分析之后,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思路更加清晰,条理更加分明,不足之处在于语言表述不清楚,过分的口语化。
案例二:德国鲁尔工业区
图2为教材中出现的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分析。在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认真仔细的看图,确定德国鲁尔区的位置,然后要求学生看到了什么。在右边小比例尺里的图片确定德国的地理位置,板书其维度位置→风带(涉及的是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海陆位置→交通条件分析
邻国位置→市场大小的分析
由于以上这些位置条件在工业布局上都有较大影响,通常都会要求学生掌握。在提问学生看到什么并把看到的因素转换成地理语言这是我的要求,可以点某为同学回答或者齐答。
如河流→水运便利、水资源丰富
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煤炭→资源丰富
在经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有限的信息里得到答案,在答题过程中有据可循。其思维过程是最重要的。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其实还可以发挥地理课程的特点,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图片,通过图片分析其地理背景,当然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训练出来的,必须要有一定的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敏感度。
这几年的课程培训不断强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教材中的体现包含了系统观、区位意识、空间能力、文化理解、环境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等等,我校师生可利用资源有限,必须在有限的资料中找到学生可视的切入点,充分利用教材里的图片,做到了回归教材,同时也是对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仲晓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