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堂春 邝婷
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内容摘要:艺术作品的创作有的是创作者完全发自内心的冲动原创的结果,有的是创作者根据已有的其它形式的艺术作品进行改编的结果,但他们都有着艺术家自己不同的关怀和表达,有着他们不同的理念和追求。
关键词:原创、改编、言己性、言他性
艺术作为一种普遍而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内容丰富而复杂,多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艺术创作作为艺术家进行情感表达的方式和途径,最终将艺术家的所思所想转化为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理所当然的包含了艺术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也即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让读者、听众、观众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来获得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因此,不管音乐家、美术家、戏剧家还是舞蹈家的每一位艺术家,他们作为艺术作品的创造者,进行艺术创作追求的不是为了逼真的模仿和再现生活,追求的是表现他们个人眼里的世界形象,追求的是“表达”和“言说”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艺术家们所创作的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他们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和言说,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记载,他们通过外在的“言行”来表达内在的“情动”,同时也满足了欣赏者的审美期待。
艺术作品的创作有的是创作者完全发自内心的冲动原创的结果,有的是创作者根据已有的其它形式的艺术作品进行改编的结果,我们根据艺术创作方式的不同,将艺术作品分为了原创艺术作品和改编艺术作品,并且它们都有着艺术家自己不同的关怀和表达,有着他们不同的理念和追求。
一、原创艺术作品中的言己性
原创意味着作者创作出来的东西是以前没有的,因此,原创不是对过去状态的完善与提升,也不是对现有的存在事物的分析和解释;而是在对现有参照物的怀疑与否定的基础上展现某种被忽视的体验,并预设着新事物的可能性。原创艺术作品是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不是简单的对生活的复制和模仿,而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独特、个性的表达的需要,通过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而创作的形式上具有独特个性,内容上具有社会共识价值的艺术作品。原创艺术作品不是反对传统,而是以传统作为参照,并且本身也更新着传统。
原创艺术作品的言己性是指每一位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都包含着他本人的智慧和情感,作品当中熔铸着他的思考和意识,渗透着作者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触动,是他自己灵魂和情感的一部分。
所有的艺术家都在自己的生命中不自觉的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作品,都在力图使自己的作品得到观众的理解和认可,他们也不断的为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寻找或塑造着某种可以理解的模式,无论是痛苦、欲望、愤怒、渴望还是情感,他们让观众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最主要的目的是让观众了解作品背后的他自己想要说的话,相让观众听到他“自己的声音”。例如西班牙著名印象派画家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格尔尼卡》,画中表现的是当年德国空军疯狂的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为表现出了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这幅巨作。他用公牛象征暴行,受伤的马象征正在受难的西班牙民众,闪亮的灯光象征光明与希望……这些都表达了他对法西斯野兽行为的谴责和抗议和对格尔尼卡民众的同情与可怜。一位德国盖世太保的军官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通过这句话我们能够感觉到毕加索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憎恶和愤怒,这就是作者通过作品《格尔尼卡》的言说。
。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西班牙)《格尔尼卡》
1991年由著名编导张继刚创作,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首演于北京的民间舞作品《一个扭秧歌的人》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编导通过刻画一位风烛残年双鬓斑白的老艺人一生的悲喜和对秧歌的眷恋,表达了作者想借一个秧歌老艺人的一生,描绘全部民间艺人的人生况味和悲喜。作品在语言上通过明显的身体形态的蜷缩,深刻的刻画了老艺人的形象以及他一生的心路历程。通过群舞演员年轻矫健的身姿和老艺人蜷缩的身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了老艺人心中的叹息和惋惜,更加增加了该作品的悲剧色彩。当老艺人疯狂的起舞时则鲜明的表现了老艺人对秧歌的热爱情怀。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一最炙热的情感和最强烈的生命感悟来歌颂民间艺人对艺术的执着,感动了无数的观众和演员,这就是编导通过这部作品的最终的言说。
所有艺术家的原创艺术作品都贯注着他们原始的艺术精神和独特的思考,并且通过这些凝注着他们原始情感和原始思维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情感传达。因此,所有原创性的艺术作品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言己性。 《一个扭秧歌的人》
二、改编艺术作品中的言己性
改编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策略,是创作的一种具体手法,是作者对原著故事的重新构架和整合,对于艺术家进行创作而言也是一个有效途径。改编就是把一种艺术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艺术形式,意味着作者要跨越两种艺术形式。然而改编后的艺术作品是尽量保全原著的故事内容说原作者的话,还是颠覆原著故事情节,融入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赋予其新的表达和意义说作者自己的话,成为了改编艺术作品言他性与言己性的分水岭。本文论述的重点就是后者——改编性艺术作品的言己性。
改编艺术作品的言他性是指:作者在改编原著时,继续追随原著的故事情节或延续原作者的部分思想,去说原作者的话,尽量做到对原著的忠实。改编艺术作品的言己性是指:作者在改编原著时,把自己对于人生和现实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融入到作品创作当中去,与原作者说完全不同的话,有时甚至与原著背道而驰说自己的话,而不是追随原著。作者所谓改编,我们知道其最为核心的问题是“改”,而不是“编”。那么何为“改”,何为“编”呢?“改”的基础就是创造原著中没有的东西,而“编”的依据是根据原著中原来有的东西进行重新编排。言己性要求改编性艺术作品要注重“改”,把作者新的关照融入到作品当中去,对原作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说作者自己的话,而不主张那种对原著一丝不苟的照搬式的“编”去叙述原著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改编性艺术作品的言他性主张作者要注重原著的内涵和表达,尽量保持与原著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统一,从通俗、常规的视角来对原著进行改编,遵循前人的轨迹,去言说原著作者的观点。即“言他性”主要是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叙述原著作者的话,强调历史故事的真实性或体现原著的精神。改编性的艺术作品的言己性要求作者对原著的改编从一个另类、独特的角度言说,打破常规,不去叙述原著作者的话而是自己有话要说。即改编性作品的言己性意味着作者先对原著进行解构,通过对原著故事的重新构架,将编导个性化的自我表达融入其中,来体现作者独特的人文关怀和表达,原著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只是编导借用来表达自我的一种载体,可以说改编性作品的言己性是以自我、现实和人性为中心,对原著传统思想观念的反思与重构。改编性作品的言己性具有一定的唯我性,但不具备排他性,与改编性作品的言他性共同构成了艺术家的言语观。
改编性作品的言己性作为艺术家创作的一种观点,要求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以其情感认知、人生感悟等为基点,以独特的人文关怀和个性化的自我表达为宗旨,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当代性的一种阐述,使其在现实生活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的一种创作观点。著名现代舞大师皮娜鲍什曾经说“为对抗恐惧而舞蹈”、“在乎为何而动,而不是如何而动”都是在关注自己内心的体现。著名编导王玫也说过“舞蹈编导把自己对生命感悟的经验细节通过舞蹈作品呈现在舞台上是一个艺术家唯一要做的。”改编性作品的言己性要求作者不再是作为原著的“代言人”,对原著故事内容进行一种简单的讲述和叙述,去关注那些已成云烟的往事和历史,而是艺术家本人的对人生感悟、生活感触的一种归纳、总结和剖析。
古今中外艺术上有一条不变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著名艺术大师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如果在艺术创作上不能创新,那么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审视自己的作品是否还有不足,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的可能,坚持说自己的话。面对的评价无论好坏,都必须朝着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方向努力。要始终保留一种不满足的心态,也只有不满足才会想要进步,也才会不断地学习。
参考书目:
《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 肖苏华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文明纵横谈》 段亚兵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外舞剧作品分析与鉴赏》 肖苏华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艺术问题》 苏珊·朗格 滕守尧译 南京 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