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省葫芦岛市,125100
摘要:新形势下,学校紧跟未来发展趋势,审视以往教育模式并找到其中的不足,并且有方向地改进,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授课中,将我国优良传统及正能量做到极大程度传承,凸显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全新模式下获得强大且长效的精神力量,能够应对多变的社会环境,与国际化市场完美接轨,跟上时代进步潮流。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关注其真实体验,对其认同感做到相应强化,配以认知教育的创新来展现长远且严峻的历史责任感,结合其心理特点进行授课方案调整,使爱国主义内容与社会结合,锻炼学生所应具有的综合能力,构建出新时期下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创新
爱国主义教育蕴含着光荣且经典的传统美德,也有着悠久性,是学生在成长中必须接受的教育,使之能够“知国”而萌生创新意识,继而在爱国思想下通过自身行为来做到极大程度的报国,让其在爱国情感下做到全方位成长。大学课堂中,教师巧用多种不同实践活动,减轻学业所带来的不同压力,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来进行切实有效创新,将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唤醒,让其对知识的渴望转换为求知欲望,紧跟授课节奏去探究更多内容,使之投身祖国建设,带着极高人文品质迎合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多种需求。
一、关注学生体验,强化认同意识
大学生的爱国教育有着长效与复杂性,教师需从认同感入手,结合学生的真实体验,通过多种不同的传递手段,借助具体的事例,配以形象历史事件来进行情境创设,使之在熟悉场景中形成强烈体验,继而感悟出人生中的诸多哲理,能够让其所具有的爱国情感得到极大程度升华,将其情感转换为行动力,带着传统美德强化爱国教育的整体成效。教师借情感为“工具”,通过体验感强化其所应具的主人翁意识,能够带着发现美的眼光看透社会现象,将国家荣辱与自身命运结合,通过自身行为给祖国带来前行动力,在奋斗中与民族兴衰挂钩,使之带着热情参与各种活动,锻炼其综合能力,将其民族认同感得到切实有效强化。教师可将爱国教育与大学生所具有的职业理想融合,使之吃透前途、贡献、社会与创造等方面间的联系,强化其职业精神,带着认同感肩负起自身所应承担的使命,提升其责任感而努力掌握更多知识,凸显创新手段下爱国教育的实效性。
二、重视认知教育,凸显历史责任
爱国情怀的形成需要依托情感间的共鸣,在理论上完成相应强化,故教师在爱国内容的传递中重视认知环节,根据大学生的喜好来设计授课方案,使之感受到历史责任的存在与自身价值,对祖国前行带来助力。具体而言,一是融入国家政策的解读,使理论在课堂得到极大程度巩固,将书本内容巧妙转换为物质力量,释放出大学生潜在的智慧,能够形成一定思想觉悟,燃起爱国活动的参与热情,在各科课堂中感受爱国情感,规范自身行为。为此,教师将爱国内容与实际授课结合,总揽全局并设计全新授课方案,营造出浓郁的爱国气氛,使学生能够在接收知识时受到相应熏陶,同时配以历史、传统和时事等的讲解来传递美德。教师借助榜样效用,通过对感人事迹的观看与解读,凸显祖国建设的长效性,也彰显党的方针所具有的科学与合理性,能够激发出大学生的情感共振。教师除在思政课堂中进行融入外,还应在各科中增设爱国教育,创造出多个教育途径,通过多角度创新来让学生在各领域中接受相应教,展现创新手段在新形势下的价值。
三、结合心理特点,形成正确观念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已觉醒多时,具有自身的心理特点并呈现出多样性,在课堂中彰显个性差异,教师应对其表示极大程度尊重,将爱国内容进行切实有效融入,使之看到新颖内容而燃起参与热情,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更多内容,与之好奇心相契合,凸显授课实效性。
教师带着先进理念,秉承因材施教,通过创新让爱国内容不再枯燥,而是饱含活力,与大学生的真实喜好同步,让其“乐学”并有效接受爱国内容,让共性问题得到相应解决,使之个性在新形势下得到极大程度释放,在自由且不失规范的爱国教育中成长。例如,教师通过大学生的成熟性来施以不同传递方式,将爱国内容做到传承,在认同感的基础上使之自觉对知识进行探究,而不再选用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直接灌输手段。教师巧用心理引导,以大学生的内心为切入点,对其爱国热情进行释放,使之内在需求得到展现并与生活结合,即让爱国教育融入有形且的真实的载体中,让学生对就业、成长等形成正确认识,正视自身优缺点并补足,同时也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爱,在内心深处萌生对祖国的热爱,带着报国激情参与后续学习与实践。
四、融入社会元素,激发爱国热情
大学生的成长与社会因素有着直接关系,教师将校内、外结合来完成相应爱国教育并呈现创新意味。例如,教师在安全前提下组织学生参与法院审判流程,将课堂与法院结合起来形成互补效用,让其感受到教育内容的魅力,同时也保证教育的合力,将校外教育与知识传递同步,使之原有价值观得到相应强化,纠正以往有偏差的理念而规范自身行为。亦或者邀请革命前辈以讲座的方式来进行历史回顾,通过音视频的媒体资料等来布设真实气氛,使爱国教育的成效得到增强,也可带领学生在课外时间体验革命老区的生活,在红色教育中激发出爱国热情,对革命先烈进行缅怀,也对未来进行憧憬而使情感升华,用行动来爱国。
五、巧用实践活动,提升人文品质
爱国教育依托于情感间的传递,教师应将其与大学生的校内外生活结合,将爱国内容视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使教育凸显系统性,在规划下完成常态化传递,让其带着极高人文品质参与未来的工作。教师以时代特征为载体,将地方特色与校园文化结合,形成“赶超”气氛,组织多样且高雅的校园活动,促进新形势的爱国教育。例如,借助校园广播、社团活动、宣传方案等将祖国的历史及多项成就进行传递,配以地方特色和民族情怀,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对祖国进步做到极大程度了解,营造出爱国气氛,使之情感与习惯得到养成,免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将健康成长,凸显创新途径下的高效教育。
结束语:
在大学校园中,教师在对多种知识进行准确传递时,还应对先进理念进行传播,带领学生正视自身优缺点,有方向地补足,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让其看清未来前行方向,形成正确认知而规范自身行为,饱含热情参与课堂活动,锻炼其综合能力。实践中,教师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相应创新,以社会元素和心理特征等为切入点,将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脑中形成敬业之德,在爱国意识下进行创新,能够看到自身价值,愿意掌握多学科知识来解决生活和未来工作中所遇问题,使之将民族前行命脉与自身行为结合,通过多方实践来增强自身能力,应对未来所凸显的问题,带着极高人文品质践行爱国之心,跟上时代进步潮流。
参考文献:
[1]赵培尧.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四个向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34-36.
[2]杨艾艾,何世卓.全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作家天地,2020(21):130-131.
[3]刘畅.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路径[J].农家参谋,2020(24):146.
[4]徐园媛,旷媛园.“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7):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