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心放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全茗镇上湖教学点 532304
摘要:良好的审题习惯是要多读、多想,弄清题目中的关键句、词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多读题,使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形成有机的联系,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中的等量关系奠定基础,进而提升答题的准确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审题习惯;错误原因;策略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人的习惯是逐渐养成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将大有裨益。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学生对解决问题中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它不但以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为基础,更以学生的良好读题习惯为前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缓慢的发展过程,需要学生长期的学习、积累、反思、巩固练习。因此,从小学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学生审题不良习惯现状分析
在审题的过程中,读题是关键。是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的的首要条件,通过读题,使学生初步了解条件和问题间的联系,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做准备。但现实的情况是,学生往往急于求成,读题囫囵吞枣,忽略题目的关键部分。如六年级数学下册测试中一题目:一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高是6m,给一条宽8m的公路铺路,如果铺设平均厚为8cm,石粉能铺多长的公路?如果平均厚度为8厘米,小麦能晒多长?学生因审题不清出现错误有:一:把底面积是28.2,看成周长来计算。二:平均铺设8cm厚,把8cm看成8m。这样的错误学生若在读题时懂得抓住关键句、词,作必要的标记,具备观察、比较、判断的思维习惯是可以避免的。学生出现此类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习惯性审题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形成观察、比较、判读的思维,对具体问题逐渐体会,灵活应用。利用圆锥、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找出公式中与本题相应的条件,问题的解决就一目了然了。
二、 学生良好审题习惯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审题读题习惯,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小学生对解决问题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不能正确理解,常引发原则性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解题时反复读题,有选择性的抓住题目关键,找准条件和问题的关联,尤其要透过问题表层含义领会问题深层次含义。对于学生易混淆的题目,更要要求学生增加阅读的遍数,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句、词。如:我们在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20厘米、80厘米、90厘米容,放入边长20厘米木块,最多可以放多少木块?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只要在审题时边读边想,就会发现问题的关键词“最多可以”,进而准确的解答此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读题,反复读题抓问题关键句、词审题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性审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古语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摆脱惯性思维
寻找题目中的关键句、词能够减少学生的审题错误,但是同时也会造成学生的定向思维。比如:六年级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第二次取出总数的,这时仓库里还剩84袋,仓库里原来共有多少袋化肥?在具体解题时,学生审题是往往忽略单位“1”。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审题时,既要让学生弄清在单位“1”中剩余的分率,再看清题目的对应量,利用对应量÷对应分率=“1”。这样去引导学生寻找对应量、对应分率,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解题的准确率得到提高。培养学生良好审题习惯,既要重视“惯性”,又要具体问题灵活变通,才是教师教学的追求,也是学生良好审题习惯形成的关键。
(三)、在实践操作具体运用中培养审题习惯能力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及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思维能力的限制,对抽象的数学语言,受到他们的理解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抽象能力的影响,还比较弱。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对解决问题的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形象化、简单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审题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1.动手操作,把复杂的问题形象化
例如:把一个长、宽分别是2分米、1分米的长方形,按长或宽为轴旋转一周,怎样旋转形成的圆柱的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分米?表面积呢?在操作之前,学生往往会把长或宽看成圆柱的直径。通过动手操作演示,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通过实际操作既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又让学生积累了的解题经验,也培养了学生通过空间想象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良好审题习惯。
2.数形结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例如:农民伯伯要修一条水渠,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三天修了余下的,还剩下10km.这条水渠长多少千米?在动手之前让学生读题,看他们能读懂多少?利用线段分析每一个小段,利用对应量÷对应分率=“1利用数形结合,把问题由难到易,把数学问题由难到易,复杂到简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兴促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题习惯的目的。因此,画线段图,画几何图等各种审题手段也应让学生学会运用,这样才能打开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综上所述,良好的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具有审好的审题习惯,在解决问题中减少错误,提高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鉴于学生对问题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数学结合思想,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特别对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数学更加轻松,甚至从喜欢到热爱数学,为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动力源泉,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留下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2016年10期 作者: 王燕华 篇名: 《论小学中段数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2]2016年7期 作者: 刘丽红 篇名: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
[3]2011年 作者:高貴兰《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小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