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云泉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黄槐中心小学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 514557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引进创新观念,把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内化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素养
引言
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求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思维和情感。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下,学生情感思维的变化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将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任应用在实际课堂中,不断创设教学情境为小学生主动探索提供足够的条件,让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渐顺畅自然。
1 依据实际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上课之前,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的学情,通过自主能力的培养探究,鼓励小学生提前预习课本知识,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小学生能够理解的问题,在课堂上各阶段重视合作性探究性学习,通过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和自主提升来促进能力发展,落实核心素养,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稳扎稳打为今后数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有效基础[1]。
例如在学习部编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庭中的钟表,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利用身边材料自制钟表,将制好的钟表带入到课堂中,然后进行时、分、秒的讲解。由于此部分内容涉及到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企业的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因此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在讲解前后串联知识,让学生根据生活情景进行学习。分小组收集和时间有关的信息,比如课本中提到的地球运动一秒钟可以运行的路程,自行车一秒钟可以行驶的路程以及一分钟脉搏可以跳动的次数,通过学生的学习理解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在PPT中可以将时间概念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当中观察到的与时间有关的事件。除此之外,在讲解过程中,还应该结合教材中没有提到的知识,将数学和语文诗词结合,通过学习时、分、秒跟学生讲述和时间有关的格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通过数学知识的讲解,将时间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意义,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2]。
2 创设数学情景,逐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需要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析和体验。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将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讲解和学习。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探究欲和求知欲的必要途径,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同本书中的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中,学生在此之前学习过数的组成、口算整十数加减和笔算两位数加减的基础知识。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学情可以通过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口算速度,可以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进行加减法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两位数加法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创设以下情境:三年级所有同学们本周日需要买票去动物园,三年级一班同学有35人,二班有37人,三班有42人,四班有46人,问一个年级要购买多少张门票?在讲解之后,学生把以上数字相加再进行计算,如此一来,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进行思考,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3 以问促思,通过问题延展促进思维发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创设情景教师进行主动讲述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通过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问题不断引导学生思维的起伏,在小学生自身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将思维拓宽,在课堂上提问时要循序渐进通过问题难度梯度的逐层递进激发学生潜力的发挥。在本册书中第二单元第4课时《估算》这一节通过简单实际问题的讲解,通过估算实际问题,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课本当中讲解实际案例。学生在电影院观看电影这个场景,可以组织学生读题后思考六个年级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怎样才能使电影院坐下六个年级的学生。除了计算实际人数的准确值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在估算后要明确知道人数和座位数之间的差距。除了普通的估算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不同程度不同策略的估算,得到不同结果后再询问学生哪种估算方法更合理。如此一来层层递进,可以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并通过问题提问推动学生认知发展,让学生采用不同策略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发展整体数学素养[3]。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在成长阶段,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认知并不完全,所以往往很多时候得出来的结论是不完全、不严谨的。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和探究所得出来的结论进行查漏补缺和进一步发问,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并通过针对性的引导辅助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思维理解途径。在问题讲解之后自主反思发现自己的思维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和教师的辅助促进思维运转。
在问题设置时,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问题难度的提升。生活始终是知识的来源和服务的对象。在数学知识讲解过程,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问题来驱动学生主动探究,通过生活实际来加大问题挑战的难度。
在学习本册书第三单元《测量》这一章节时,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通过长度单位概念的建立,比较各类物体的长度并通过合作探究和实践动手让学生在生活当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体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的真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利用直尺等身边工具,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并记录在老师所发的表格上。进而通过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述和探究,通过多组不同数据综合讨论,同学们测量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会出现人为误差?测量的结果应该精确到哪种程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建立更细小的单位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给予过多的提示和引导,而是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与生活相结合,综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思维训练获得了素养的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和自主强化是分不开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问题的设置,逐渐拓展认知难度,促进学生的思考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4]。
4 结束语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时,若想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需要通过情景创设、合作学习等方法,将数学知识由浅入深的进行传授,并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核心素养的凝练和总结,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窦新东.转变理念,综合发展——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212.
[2]陈凌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52-153.
[3]张炳意.彰显学生主体:核心素养取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蕴与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52-54.
[4]高小娣.为思维素养而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转型[J].江西教育,2018(5):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