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宇娇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上海201415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走向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已成为时代课题。《电子制作》课程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以实践动手为主, 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我们探索出了以电子实训室为平台,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实践研究,应结合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倡专业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端正职业态度、培养职业精神,对接“中国制造2025”。这样的融入,有利于该专业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电子制作
引言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 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 “工匠精神”。“中国制造” 急需的大国工匠,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需要蕴含 “工匠精神"的教育。因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技能型人才的 “工匠精神” ,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重任。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在机电设备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市场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生产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实际操作和创新才能的电子技术人才已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1],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乐业敬业、精益求精、创新创意等三方面的内容。乐业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乐业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工匠精神”强调执着、坚持、专注甚至是陶醉、痴迷,但绝不等同于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其中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2]。这意味着,工匠必须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精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活力。
(二)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
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必将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工匠精神作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确有不少职业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还不够重视,存在着重视技能传授而忽视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三五”时期,我们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离不开创新创意,更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3]。
要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对于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职业院校在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从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出发,摒弃普通教育目标的制约,从而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想武器,为培育“工匠精神”奠定现实基础。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将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岗位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需求,为企业培养无缝对接的人才。
二、在《电子制作》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
(一)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此课程的教学过程会贯穿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培养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并锻炼创新创造思维,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电子制作》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强与人交流、 沟通的能力训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另外,学生完成任务所获得的成就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具体见表1。
表1 《电子制作》课程教学目标分解
目标分解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知识目标 认识焊接工具 认识电子元器件 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
了解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基理论知识及影响因素 了解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各种途径
了解我国制造业和智能制造的现状
能力目标 能够根图纸要求,进行焊接连接 能够对电路板进行设计、熟练使用仪器仪表
具备对电子产品进行调试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具备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车间的经营与管理能力
具备对电子产品进行功能延伸的能力 能够进行创意思维训练,并可以参加创新项目的研发
素质目标 对从事机电方面的工作,充满热情 有较强的求知欲,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工匠精神” 在工作实践中,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创新思维 热爱祖国,能做到敬业乐业,做到精益求精
具备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对电子制作内容进行更新、整合,重构理实一体化体系,提出电子制作基础项目、晋级项目、创意项目三个层次的改革方案。
1.电子制作基础项目:学生通过项目掌握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基本电路的设计和实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两人一组、一人一套设备的团队合作方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既有动手机会,又有团队能力的训练。
2.电子制作晋级项目:以大型模拟/数字系统的设计、仿真、焊接和调测为主,培养学生利用CAD技术进行系统仿真设计、调测的能力,鼓励创新思维,促进知识更新,让学生在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上有所提高,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由学生在规定范围内自主选题,在实训室自主完成,两人一组。
3.电子制作创意项目:面向课外科技活动和高职生电子技能竞赛赛前培训进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复杂系统设计和创新能力。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选题、资料查询、方案设计、购买元器件、组装调试、测试分析、设计报告等基本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实验中强调“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科技发明者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其乐业敬业、精益求精和创意创新能力。
《电子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分层递进,具体包含六大项目:焊接技能训练、智能小车、旋转LED灯、聪明鼠的制作、向阳花的制作和自我拓展。
另在每个项目里还分设了子项目。具体以下图说明项目和子项目的关系:
图1 项目与子项目的关系
(三)更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明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作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企业的工作过程的目的性强,工作程序完整,必须有工作成果。经过对多家电子类企业走访调研发现,电子企业开发一件电子产品的工作过程大致可分为六个工作程序,分别是分析市场需求、制定设计方案、论证及帅选方案、实施可行性方案、测试样品、交付市场,这六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的目的就是要完成一件电子产品的开发,只有产品开发成功,工作过程才算完成,否则需要重新修订设计方案,直到成功开发产品。以电子产品开发的六个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情境教学法,与企业合作,深入探讨后,开发出工作任务单,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学习。举例如下图:
图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具体教学过程:分析市场需求: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模拟出“上海迪尚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科研与制造为一体的电子科技研发公司,是一家中小型电子企业(其实是我们的校企合作单位),整个教学过程在这样一家公司的背景下展开。任课老师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 5 名学生组成,再赋予每个小组的职责为公司的“技术研发小队”,主要负责新产品的开发。任课教师负责发布公司业务部门接到的订单:要求焊接一批电子元器件,其实焊接的要求是很高的,课前学生自学教学资源库里的“五步焊接法”视频,要根据工作任务单,完成焊接任务。焊接的要求在视频里已说的很清楚,我们要求员工(学生)的焊接没有次品,并且完成焊接任务后,学生还要自行设计一个焊接图案,保证美观和牢靠度。其实在这个过程里,训练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益求精的品质,另外,最后的自行设计环节,是处于训练学生创意创新的思维。
(四)完善课程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与电子产品开发过程的交付市场对应,在这个教学评价过程中,要综合各小组平时的表现情况及提交的产品质量,评价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提出评价建议。为了保证教学评价的权威性,要求由任课教师进行最终评价,给出评价意见及考核分数,对制作优良的产品,拍照后公布在班级 QQ 群、微信群里,供大家讨论学习,体验产品制作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收获精益求精品质的时候能够乐业敬业。同时制定过程考核表,其中突出考核了工匠精神所包含的:乐业敬业、精益求精和创意创新。
三、总结
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把“工匠精神”直接写进了大赛主题。作为高职院校,自然要承担起培育“工匠精神”的责任。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二是将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正确的职业观纳入到专业教育当中去。在专业教育中,除了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并认识到其在提升其专业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需要“工匠精神”来实现:精益求精地制定教学目标,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地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其实,我国自古就有工匠精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也引发了全社会的思考。“工匠精神”是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报国成才的一种坚定理想信念,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更应该进一步研究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育和实践“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小茉,王卫平.论工业化背景下的工匠精神[J].装饰,2016,(5):107.
[2] 李小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16-5-13(005).
[3] 唐林涛.设计与工匠精神——以德国为镜[J].装饰,2016,(5):24.
[4] 李砚祖.工匠精神与创造精致 [J].装饰, 2016,(5):103.
[5] 唐永刚. 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的构建[ J ] . 中国西部科技, 2009( 18) .
[6] 李素英. 深化教学改革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06) .
[7] 赵惠敏. 在电子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科教文汇, 2007( 6)
[8]盖虹.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9]Mark Cully. Employer-Provided Training. Findings from Case Studies - At A Glance.NCVER.2005:10.
[10]Dymock, Joanne. WHY I think vocational degrees should stop trying to be academic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9/9/2005 Issue;
作者信息:
汤宇娇,1981.11.13,女,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机电工程与信息学院,专业主任,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