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9月第25期   作者: 陈 平
[导读] 互联网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教学

          陈 平
         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  236800
         
         摘要:互联网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入智慧课堂师生互动系统,不仅拓宽了视野,同时也提高了效率,让文本阅读这个“功夫活”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以更美丽的姿态飞翔在汲取优秀文化营养的青少年成长的天空。智慧课堂与文学作品鉴赏的融合,为语文课堂教学拓宽了渠道,也为高效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水平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智慧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   融合
         “互联网+”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不断深化融合,课堂教学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反馈、课堂教学的互动及课后个性化的辅导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智慧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系统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
         所谓智慧课堂就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智慧生成为最终目标,将现代化手段与课堂学习模式相融合,为学生创设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为学生提供探索解决问题的个性化路径。使学习由被动机械地学变为积极主动地学,学习过程由统一路径、同步调的知识获得变为个性化的能力提升和智慧培养。
         智慧课堂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新技术带来的诸多优势。阅读资源的开发更为便利,阅读资源更为丰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学习效果的反馈更为及时便捷,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奠定了基础;学生在线学习交流拓宽了课堂的宽度。接下来,笔者就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谈谈智慧课堂环境下,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
         首先,便于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上课前,教师就通过师生互动系统中的作业平台,发送了导学案,包括生字正音、词语运用、阅读初体验——找到最有感触的句子并写下感受、上网搜索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几篇韵文保存下来、写一个描写人物的小片段等等,这样以来,课堂上就可以快速进入文本,直接奔向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了。
         其次,便于课堂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比如,在课堂检测时,选择题答案提交后,通过“查看报告”可以看到正确率、做错的学生名单。做错的同学先自我反思,找到原因,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教师介入。针对性强,方便快捷。
         徐啊杰同学,就是那个错误率很高的孩子,如果没有智慧课堂的这个互动系统,也只有在小测验或考试中发现他的问题,但,这里也就几个选择题的时间,已经让我关注到他,并且发现了他的知识缺陷,课堂上就想着课后的补救措施了。
         这个互动系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及时关注到参与课堂中的人数,这样,就做到了督促于无形,关注全体,突出个体。
         第三,运用智慧课堂互动系统,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回答问题的方式多样,可以选择提交,可以拍照上传,可以抢答,可以随机,可以讨论······方式多样,灵活多变。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别样,所以,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完全沉浸于课堂中,像是在做游戏,但过程中已经达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邢洁宇在拍照上传时,就借助眼镜,摆拍了一张艺术感十足的图片,引来众人艳羡;抢答环节,唐美琪手速极快,2秒钟抢到机会,回答问题都有一种中奖的感觉;随机作答时,刘佳宝被幸运选中,一脸幸福说出答案。没被抽到或没抢到的同学,也都积极配合,或叹息,或鼓掌,或唏嘘,注意力高度集中,完成任务。
         第四,资料的搜索,精准快捷。
         课堂上我们需要用到《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知识,只需打开浏览器,只要网速足够快,背景知识迅速到位。或者一个同学找,教师投屏到大屏幕,集体欣赏。《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就用到了投屏功能,共同赏析,讨论解决难点,让学生又经历一次沉浸式体验。
         学生的小创作,来不及上传的,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平板,大屏幕分享。武天增的作文片段,没能上传成功,笔者直接呈现,同学们集体欣赏到一段精彩的人物描写。
         小小一个平板,解决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反馈不及时、课堂容量小、针对性不强、小知识点不能及时巩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诸如此类,都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智慧课堂、信息技术毕竟只能是教学手段,在以人文性为本的语文教学中,不能太过放纵使用,当工具成为主流,那核心竞争力势必会受到影响,甚至会丧失。
         因此,在运用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其弊端,扬长避短,以更好地服务教学。
         过度运用技术手段,会削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力和对人对事的共情能力,会影响学生对文字的欣赏、品鉴能力,从而影响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人文素养的积淀。
         文本解读,阅读鉴赏,重在品味文字,感受情感,理解人性。技术可以让内容更丰富,但很难让情感更饱满;可以让画面更逼真,但不易让理解更透彻;可以让练习的正确率更高,但不能让你的表达更生动更美妙;可以让你拥有视觉或听觉上的远方,但却不能让你真正抵达心灵的远方、拥抱精神家园。
         智慧课堂让同学们解决了生字、词语,甚至是背景资料的占有,但却不能让同学们直抵梁任公内心深处,去理解他的悲凉,感受他的无奈和苦闷,他的爱国情怀、满腔热忱还需要同学们透过文字用心感受才能了悟;同学们对身边人物的描述,或风趣或朴实,亦是饱蘸情感的文字才能传递出自己的敬佩、喜爱或赞赏。
         所以,找准定位,合理利用技术手段,根据实际情况把智慧课堂的功能或多或少地运用到教学中,让文学之翼借助科技的力量飞得更轻盈自如;也让信息技术在文学作品、在语文课堂中找到最舒适的存在方式。
         让智慧课堂更智慧美好,让语文课堂更从容自在。
参考文献:
         [1]刘军.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新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7(7).
         [2] 刘邦奇 .“互联网 +”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J]. 中国电化教育,2016(10).
         [3]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等 . 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 [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4]吴欣歆 . 培养真正的阅读者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