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沙田镇对达小学 536123
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学科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其中,阅读作为学生认知理解、信息获取的重要技能,对学生的基础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小学生正处在基础培养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的阅读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语言发展。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传统教法,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偏差。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
阅读是学生文本理解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细节的把握,还能帮助学生优化思路、增强认知,这对学生的主体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存在阅读兴趣不高、文章理解不深、基础不扎实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主体发展和语言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现状、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偏弱的主要因素、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组织细节展开分析,发现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兴趣培养不足。语言阅读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本就是一件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其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激趣手段和引导策略,导致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存在消极对待、低效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整体课堂的发展效果。第二,细节组织不当。部分教师在阅读活动中缺乏对课堂细节的灵活把握和设计运用,导致学生在阅读体验和学习发展上存在不足,既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还使难以保证课堂活动的组织性。第三,阅读形式较为单一。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采取传统模式,主导学生的阅读方向和阅读流程,缺乏多样化、主体性的教学指导,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课堂状态,进而造成不良的学习问题。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偏弱的主要因素
针对当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偏弱的实际现象,主要因素有三:其一,阅读方法缺失。不同内容的阅读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还使学生在主题理解方面得到加强,进而达到有效阅读的效果。但在实际的阅读培养中,教师过于注重其问题内容的讲授,忽视其方法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提升。其二,阅读思路不清晰。学生在文本信息的阅读时,缺乏有效的主体目标和阅读任务,无法找到所需要的关键信息和中心语句,进而导致学生的文本理解存在偏差。其三,阅读思维欠缺。部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缺乏自制力和自主性,往往存在浅阅读、假阅读的现象,其语言思维和阅读细节难以把握,未能形成有效的思维架构和阅读体系,导致学生的阅读活动失去应有的教育价值。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1、阅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大驱动力。相对于枯燥乏味的语言阅读,适当的加入一些语言情景和阅读氛围,更有益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这对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推进和实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构建适合学生阅读的语言情景,以直观生动的画面为导引,帮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把握阅读方向,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得以有效点燃,从而保证学生主体的阅读效果和语言质量。
如在《观潮》的阅读教学中,这是讲述钱塘江大潮涨潮前后的景象,考虑到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在文本阅读中难免存在消极情绪,对此,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网上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影像资料以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与壮观,这对下一步的阅读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阅读情景的创设,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主体的阅读环境。
2、阅读互动,提升主体理解
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不仅能提升学生主体的阅读理解,还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而调整策略,满足学生主体的认知需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情发展,依据学生的阅读状态,灵活展开阅读问答活动,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在互动问答的过程中,还应保持有效的追问机制,以深度化的问题为导向,保持学生的思维活力,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走月亮》的教学中,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学生已初步了解文章的整体架构和语言特点,为了加强学生的主体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意识,对此,我结合学情基础展开互动问答互动。“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课文整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以小路上走月亮、溪边走月亮、田埂上走月亮、走月亮的感受四个部分为主。”“在第二自然段的阅读中,月光都照亮了那些地方?”“高高的点苍山、村头的大青树、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有什么作用呢?”“使形象更加生动,韵律感加强。”通过阅读互动的实施,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还使学生的主体理解得到加强。
3、阅读问题,巩固课堂基础
课堂问题的有效设置,不仅能检验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掌握情况,还对学生的课堂基础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主体入手,合理设置阅读问题,把握学生的思考方向,以多样化的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思考,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如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学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本文的主题内容和中心思想,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对此,我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以下问题:①文章中是如何描述这五粒豌豆的性格特点的?②这五粒豌豆的志向各是什么?③这五粒豌豆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④第五粒豌豆给小女孩带来怎么情感?⑤本文重点表达第五粒豌豆,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四个?通过阅读问题的有效设置,既能巩固学生的阅读基础,又能使学生对文本细节的掌握得到提升。
4、阅读方法,优化学习形式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的传授对学生的主体成长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其阅读方法的指导和传授,给予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使学生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展开针对性的阅读活动,从而保证其阅读的实效性。如在记叙文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着重把握,抓牢关键信息。如在《走月亮》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该文章的故事内容进行整体概括和表述,如“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秋天的一个夜晚(时间),在苍山洱海旁(地点),我和阿妈(人物)走月亮(事件)。”通过对阅读方法和语言形式的把握,更易于学生优化自身阅读形式,提高主体的阅读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情景、阅读互动、阅读问题、阅读方法等策略的运用,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还使学生的主体理解和语言水平得到加强,进而以问题为导向,巩固学生的课堂基础,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从主体入手,深入分析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中挖掘出学生主体的心理所需,采取主体渗透、多元发展的施教原则,保证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效果和语言发展,实现其共同发展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碧爱.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新课程(上),2017(1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