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利华
重庆市巫山县官渡小学 重庆 巫山 404703
摘要:语文学科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它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各方面能力的养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考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大多是教师依旧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单纯的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和教授,当一些教学方式不太适用时,一些学生就会很容易在课堂中失去听课的动力,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模拟;设置问题;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小学生所学习和接触到的内容不多,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还不强,所以学生在尝试解读一些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时是有些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多花费一些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受很大影响。而且学生所花费的学习时间也是不少的,长期以往就会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创设一些特定的情景去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学习,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很快的得到成长。
一、设置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学科的认识还不够多,在学习一些不感兴趣的课程时就会容易精力分散,所以小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听讲的动力之一就是学习兴趣的支撑。而且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本身就有一些枯燥和难度,这就十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时要敢于变换教学方法,尝试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而且教师使用这一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以更容易的方式理解课本知识。
例如,在教授《纸的发明》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主要描述的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本文中了解、明白我国古代的优秀发明对于世界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在讲解课文前,可以依据文章内容设置“蔡伦造纸所用到的原料分别是什么?蔡伦是如何改造造纸术的?”等问题,引起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内容后,教师可以找几位学生进行回答,不仅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还可以检查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了解有多少,这样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课堂学习。
二、借助多媒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课堂中的视频、图画和课外趣味知识对于小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去转移学生在听讲过程中被分散的注意力。多媒体结合课堂展开教学活动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所以教师在讲课可以适当的展示一些课件和视频,让学生能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去学习,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深刻一些。而且这种直观的形式更能带动学生进入一个知识理解的情境,相对于教师的语言解读会节省出不少的课堂时间,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所增长。
例如,在教授《赵州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讲解这一文章前,可以提前找好有关赵州桥的照片和视频,以及一些其它具有很大影响力和意义的古代桥梁建筑照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文中描述了赵州桥的巧妙设计,但小学生仅靠文字进行想象是很难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所以教师在讲解到这一段时,可以播放出相应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见识到赵州桥的建筑魅力,而且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也会随着照片的帮助而更加深刻一些。
三、创设情境,强化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和影响,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展开一些活动实践和锻炼,以此来帮助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有些教师因为授课进度而舍弃了一些课堂活动,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有一定的影响。教师还是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在没有严重影响授课进度的情况下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能加快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美丽的鹿角》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认识本文中所出现的生字,这样学生在进行通读课文时也能减少一些困难,节省出一些课堂时间。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非常适合学生根据角色进行朗读,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本篇文章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创设情境并合理进行学生分组,让学生开展情景模拟活动并尝试总结出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看法,从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寓言的寓意,这还可以推动学生全方位的解读文章,锻炼到学生语言能力的表达。
总而言之,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结合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这一教学方式来开展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小学期间的学习虽以基础性的内容为主,但是对于一些能力的养成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可以依据文章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处于情境之中,进而帮助学生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学习,加深对于知识点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常杰.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
[2]王小莲.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