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信息技术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9月第25期   作者: 陈芹
[导读] 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陈芹
         颍上县江口镇高庄小学 安徽省 阜阳市 236234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带来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系列变革,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为小学数学的授课带来新的生机。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教师注重从大信息化的角度,开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并在此过程中,运用微课、多媒体以及打造第二学习课堂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教学,旨在真正为学生打造具有趣味性、自主性的小学数学授课模式,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一、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多媒体教学,第二课堂,培养学习成就感,降低学习坡度,学生自主学习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微课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成就感
         众所周知,微课是信息时代下的产物。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授课过程中,可以运用微课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自主性的学习平台,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真正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成就感,提升微课教学质量。
         例如,在开展“图形的认识”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法,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微课学习计划,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课本内容,并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数学问题的解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培养他们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在具体教学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布置微课学习任务。教师布置如下学习任务:(1)课本中有哪些图形?(2)这些图形的特点是什么?(3)能否找到具有上述图形特点的生活物品?请说明具体的原因。第二点,开展沟通。为了让学生的微课学习更有积极性,教师适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并结合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总结他们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开课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思考成果。周雨航积极地举手说:“课本中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而各个图形的特点为……”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微课教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并结合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引导,真正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进行相应数学问题的探究,增强他们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二、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降低学生学习坡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较为生涩难懂。教师在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可以运用多媒体,构建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授课情境,真正调动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解读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最终达到降低学生数学学习坡度的目的。


         例如,在开展“圆柱体积的认识”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即让学生通过动态图的方式,了解圆柱体的切割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真正促进他们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以问激趣。为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在开课后,教师对学生说:“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但是可以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并结合如下的动态图,分析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第二点,展示过程。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圆柱体动态图的切割过程中,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圆柱体向近似长方体的切割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思考更具有方向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面积的推导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如何求?尝试从这两个角度,探究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求法。”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思考成果。周琪琪积极地举手说:“结合教师的引导,以及多媒体中的展示,我发现:在圆柱体向近似长方体的转化过程中,整个圆柱体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而我们可以通过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反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即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长、宽、高之积,而长宽之积即为圆柱的底面积。这是根据圆的面积推导公式得出,而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圆柱底面圆的面积与圆柱高的乘积。”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教师为学生打造具有自主性的学习平台,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直观的动态图,进行相应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真正达到降低他们数学学习坡度的目的。
         三、使用信息技术,打造第二课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第二数学学习课堂,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在网上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真正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多种问题的情况。为此,教师可以构建交流性的教学模块,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促进相应数学问题的解决,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制定数学学习模块。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构建相应的数学教学模块。教师在此,主要介绍个人的设置的教学模块:计算学习模块、图形学习模块、方程学习模块等。第二点,构建交流模块。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让学生树立互帮互助的精神,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打造交流性的模块,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分享个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好的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提升整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构建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知: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并可以一分为二地解析此种教学方式,积极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并在此过程中,构建个人教学与此种授课方式的连接,最终达到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1]刘居康.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89-91,95.
         [2]王建平.微课构建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2020(34):238-239.
         [3]谢心红.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4):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