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幼儿园食育教育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9月第25期   作者:杨薇
[导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农耕发展中探索出来的自然变化规律

         杨薇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实验幼儿园
         
         【备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传统民俗文化在体验式活动中传承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9-548)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农耕发展中探索出来的自然变化规律,这里面包含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指导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人们饮食内容的指导,至今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幼儿正处于人生起步的关键时期,需要得到良好的食育教育引导。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幼儿园食育教育活动展开分析探讨,希望能为广大同仁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幼儿园;食育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幼儿教育越来越普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成为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食育教育是紧随时代潮流的发展内容,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也是鲜明的时代主题。将二者结合起来,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探究方向。以下将结合实践经验,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等相关的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论述。
    一、幼儿园食育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分析
     饮食是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获取均衡的营养,满足身体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同时饮食礼仪和素养也是影响人们交际交往效果的重要因素。与饮食相关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构建一个专门的文化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不良饮食习惯出现、挑食、厌食、暴饮暴食、浪费粮食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在幼儿身上特别普遍。这不仅对自身的身体和人际交往产生影响,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需要得到良好的食育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饮食意识,规范日常的饮食行为,才能实现健康的成长和全面的发展,才能为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二十四节气和幼儿食育教育的内在联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耕活动中,探索出来的自然变化规律的总结,用来指导农业活动和日常的生产生活。每个节气反映了气候和雨水等情况的变化,人们的身体情况也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为了实现更好的生存发展,人们结合对不同食物的特性了解也总结出了对应的饮食建议。比如,立春时节,白天渐长,气温上升,降水增多,万物开始复苏生长。古代的人们就会借助当季新生长的蔬菜,结合米面制作美食,取名春饼,包含着希望今年五谷丰登的寓意。还有,结合中医阳气生发的理论,结合养肝护肾的知识,会提出多吃些辛干发散之物的建议,比如,油菜、香菜、白萝卜、春笋、山药、桂圆、甘薯、橙子、鲳鱼、鲷鱼等建议,也会提出不宜吃酸收之品的建议等等。这些内容对于丰富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视野有着明显的作用,还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到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改变挑食、厌食的不良习惯,另外古人的饮食分享、互送祝福的行为也可以引导幼儿的饮食礼仪,使之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由此可见,二十四节气中的饮食文化可以成为幼儿食育教育的重要素材,并从各个角度促进幼儿饮食素养的全面提升和进步。
    三、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幼儿食育教育策略分析
   (一)进行文化知识的普及,拓展幼儿的认知视野
     二十四节气涉及到众多的饮食文化知识,这既是食育教育的重要素材,也是食育教育的重要目标。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小,认知经验和思维水平都不够完善,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简单化和童真化,并借助声色光影效果俱全的多媒体设备来丰富幼儿的感官感受,从而实现良好的认知理解和深刻记忆。还有,受制于时代限制,传统的饮食文化中有些内容可能不够科学化和现代化,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筛选,从而更加符合当代幼儿的实际需要,顺利实现拓展认知视野的目的。
     比如,在大暑的时令认知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太阳高照、万物被炙烤,人们出汗不止的图片,使幼儿认识到大暑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幼儿想要获得的食物,展开简单的交流活动。然后,教师可以再次借助多媒体,将一些适合的食物,比如鸭肉、包心菜、莲子等适宜的食物展示出来,并借助简单、形象的解说,引导幼儿认识到这些食物的引用价值,从而提高健康饮食意识。对于幼儿平常喜爱的冷饮、油炸和辛辣食物,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利用形象化的展示方式使幼儿认识到他们的危害,丰富对健康饮食理念的认知。
  (二)结合时代主题的需求,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
   现代的饮食环境和古代有了很大的区别。教学活动需要从实际出发,落实到生活教育方面,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价值。以前的人们由于食物紧缺,很少会发生浪费的情况。以前的人们普遍参与农业劳动,不会出现五谷不分的情况。以前的人们,由于生产水平的有限,油炸等膨化食品也很少。但是现在这些情况非常普遍,是不健康饮食的典型代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结合时代主题,进行适当的内容创新和延伸,为幼儿健康饮食创造条件和机会,切实发挥食育教育的作用。
   比如,在大寒的时令认知中,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提供这样的教育引导。冬天天寒地冻,植物是难以生长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还有浪费行为。那将来很有可能会出现缺少食物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用古代的历史小故事,借助多媒体视频的形象展示功效,使幼儿明白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又比如,在立秋时令的认知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各种植物的丰收图片展示给幼儿,使他们同样感受到这份喜悦,进而提升认知情感和接受情感,从而养成真爱食物的优秀品质。
     (三)组织主题活动的探索,提升幼儿的饮食素养
         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在动脑动手的全面实践参与中,更能获得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实现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基于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述的单一模式,使幼儿全面参与其中,通过独立的自主探索和认知活动,全面提升饮食素养。
          比如,在大寒节气,中国人们普遍具有食用腊八粥的传统。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准备熬制腊八粥的食材,大家动手剥花生、桂圆、剔红枣核、洗米等,再将这些准备好的食材依次放入电饭煲进行熬制,品尝着香甜的腊八粥,幼儿感受到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展开画腊八、唱儿歌、制作腊八蒜等其他形式的活动,进一步深化幼儿对腊八粥的情感认知。又如,在立冬节气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顺口溜,教师组织“立冬到,包水饺”的体验活动,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样式的饺子造型,了解饺子馅有不同口味,自己动手包一包饺子,最后尝一尝饺子。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了解节气美食的来历,掌握包饺子的简单技能,更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包饺子的乐趣。
         总而言之,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幼儿园食育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对幼儿饮食素养的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切实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我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具象化实践——以二十四节气为例[J]. 张秀英.??江苏幼儿教育.?2018(01)
[2]浅谈“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大班的应用[J]. 吴勇真,郭莉莉.??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7)
[3]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 张秋萍.??学前教育研究.?2018(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