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才
珠海市第一中学平沙校区,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探究式教学作为新课改以来课堂中的主要教学方式,并且彰显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探究式教学,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还能够改变学生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具有意义。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问题;探究思维
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发展学生理性、科学思维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建立物理思维与观念的过程。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将学生获取教材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样导致学生的思维存在局限性,并且潜能也难以得到启发。而目前,“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动方式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对此,本文笔者对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以及实施原则展开分析。
一、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构建探究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改变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前提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探究式活动中。因此,教师应构建探究式问题,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内在认知需求,使他们产生探究意识,这样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转化,并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促使他们产生对探究问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一来,能够推动探究式活动的积极开展,还能够给学生更多情感层面的冲击,从而使他们展开探究式学习活动。
例如:在“力的合成”教学中,本章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但由于学生开始接触矢量的运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从学生能够感知并理解的日常现象和规律出发来理解合力的概念,笔者首先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作为引入,让学生理解等效替代思想,也为后续探究活动的展开奠定情感以及认知基础。随后,由以上情境提出问题,即:已知同一物体由一根细线悬挂或由两根细线悬挂,其效果怎么样?能否等效替代?这样的问题唤醒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引发了他们的猜想。于是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初步总结出力的合成的概念。紧接着,为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笔者再次提出问题,即:一个力的效果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是否“合力总比分力大”,这样的问题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认知需求,进而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后续的自主实验探究活动。可见,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构建问题,既能够使学生产生持久的探究兴趣,还能丰富他们的认知结构,以此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2.鼓励大胆想象,引发探究思维
素质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创新能力产生的前提,是创新意识的产生,而思考的空间便是创新意识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并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同时,鼓励学生对探究问题进行大胆想象,使他们对某一探究问题提出猜想,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发散思维并以此产生创新意识,还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他们的探究思维。
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知道加速度、位移的概念,并能够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笔者则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这样便使得学生通过已有经验猜想“加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问题,并以牛顿第一定律验证这一猜想。随后,笔者揭示探究主题,并提出探究问题,即:探究一个量与两个量有关系,采用什么方法?探究实验中都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利用什么仪器、根据什么方法测定?于是,以小组为单位,笔者引导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在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方案时,便能够激发每个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科学思维。
随后,再由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在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并最终在笔者的指导下展开实验探究活动。因此,通过鼓励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大胆想象,既能够启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带着问题融入到实验探究活动中,还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激活。
3.重视结果分析,构建知识体系
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是整合思维的重要过程,也是构建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空间,组织他们对探究结果进行讨论分析,这样既能够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使他们从各个角度思考,并加深对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以此活跃每个学生的思维,并唤醒他们的思考,进而使学生逐渐建立物理观念,以此更新物理知识体系,提升物理认知水平。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探究后,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笔者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针对“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适用于“运动、静止”这样的参考系,有的学生提出只适用于相对地面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这些参考系。还有的学生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等)、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这一结论。通过这样的交流、总结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还唤醒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进而促使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使他们更加牢固地把握新知识。
二、高中物理探究教学实施的原则
1.探究的平等性
探究问题的提出是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重要手段。要使得探究式问题发挥其本质作用,则需要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进而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实际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以此询问原理,循序渐进,不断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物理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及时指导,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体现出公平性,从而使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发展。
2.探究的发展性
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充实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提高其物理基础技能,还需要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所谓的发展性原则,指的是探究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需要使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结,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落实探究的发展性原则才能够兼顾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获得学习兴趣的同时获得物理学习能力的发展。
3.引导的有效性
在大多数探究式课堂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会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探究活动的进一步展开。这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便需要及时点拨与引导。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把握参与的度,并且对一看就懂的不讲,否则会使探究活动局限于形式。而对于疑点、难点处可以多讲,从而使学生从整体的角度理解所存在疑问的问题。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到课堂中,这样既能够给学生更多能动性发挥的空间,使他们产生探究行为,还能够使学生完成新知识的自主构建,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仕勇.高中物理探究活动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9):236-236.
[2]潘强.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123-123.
[3]王娅苹.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活动[J].教育,2016(10):21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