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9月第25期   作者:李涌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然来临

         李涌
         绵阳中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然来临,在这一背景下,教育行业也受到了信息化潮流的冲击,其教学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在其中,作为学科教师,就应该能顺应时代的潮流,运用那些新出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进行研究,探究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并实施有效的教学优化。本文对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开展了实际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化;高中数学;教学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科目,高中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高级阶段,鉴于数学学习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学生能否学好高中数学就会对其升学未来产生直接的影响。相对应的,作为学科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明确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实施有效化的教学调整。在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多种信息化教学工具和方法出现在了教师的教学之中,这些教学工具和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工具方法而言有着较大的不同,教师在其中就应该能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尝试着开发其有效应用的途径,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作用的发挥,达成教学优化的有效进行。针对于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计微课材料,辅助学生自学
         自学能力是新课标强调教师要能实现学生发展的能力,其也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基础,相应的作为学科教师,就需要能在教学中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重视起来,并以此为基础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一般而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现自学能力发展的途径主要是课下的预习和复习,而为了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教师就需要能想办法提升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效果。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当前的教学设计中,在学生预习和复习方面上存在着一个问题,这就是学生自学资源的不足。很多地区的学生在进行自学时只能借助教学书来进行学习,而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有很多内容并不是学生通过简单的分析就能获得的,这使得学生的预习情况受到了影响,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受到了限制。为了达成教学优化的进行,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可以采用微课件构建的方式创建一些用于学生自学的微课件,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使用这些微课件来进行预习和复习,实现有效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预习和复习中学生要达成的目的并不相同,所以教师所构建的微课件也要能做出一定的调整。用于学生预习的微课件,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新知的展现,使学生认识到这一课有哪些内容是重点,需要重点准备。而在复习所用的微课件中,其要重视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巩固,要能帮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
         例如,在进行“等差数列”这一课的教学前,为了实现学生自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在教学前就可以进行教学研究,尝试着构建相应的微课件。在完成了微课件的构建之后,教师就可以在学生进行预习前将微课件发送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利用微课件实现有效预习的进行。在完成这一课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则可以向学生发送用于复习的微课件,在其中布置一些题目和总结的内容,引导学生实现深度的研究学习。通过此过程,信息技术就在数学教学中实现了有效的应用,学生的自学效果也得到了提升,这对于教学的有效开展而言是较为有利的。
         二、借助媒体工具,实现有效展示
         教学展示是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学展示的有效性会对教学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展示时只能借助黑板进行教学展示,这一教学工具虽然也可以达成基本内容展示的进行,但在教学展示的效果上相对较差。而在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这一教学工具相比于黑板其有效性要更强。故为了实现教学展示的有效进行,教师就可以尝试着将多媒体利用起来,实施教学展示。
         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现的方式来进行本课内容的教学展示。

在其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满天蝗虫的场景,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蝗灾爆发时,蝗虫的数量灭之不尽。在学生进行探讨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蝗虫的繁殖周期,引导学生感受“指数爆炸”的概念。在进行实际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蝗虫数量增长的速度构建为指数函数,引领学生通过对函数图像的观察研究蝗灾的危害,并使学生分析消灭蝗灾的最好时期。又比如,在进行“立体几何”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几何体的内部构造,引领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此过程,教学展示的效果就可以得到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能得到提升。
         三、借助资源检索,提升课程容量
         课程容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教师所能展现出的教学内容的总量,其也是评估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很多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难以保证自己教学的课程容量,教学的质量也相对较差。资源检索是多媒体的一个关键功能,这一功能是多媒体与互联网相连接的特性所赋予的,而为了达成教学的优化进行,实现教学课程容量的推升,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要能活用多媒体的这一功能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在课下的备课环节中,教师要能联系当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这一课教学的推进需要准备哪些内容,在研究完成后,教师就可以着手进行教学资源的有效检索。
         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实现课程容量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能运用互联网检索的方式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对本课相关的优秀教案课例与一些经典的习题进行搜集。在完成教学搜集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研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这样一来,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展示,带给学生更高的学习体验。
         四、应用线上途径,拓展沟通渠道
         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常常发生在课上,当课堂教学完成后,师生之间就很少在进行交流,即使学生存在问题也会留待第二天再上课时进行解决。但这一状况使得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能使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一情况得到了解决。QQ和微信都可以被称作即时通讯软件,其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师生在课下的有效交流,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及时的联系教师进行解答,这就使得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应的,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也就要能活用线上途径,来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线上通讯软件的群直播功能开展补偿教学,针对于一些课上并未涉及到的重要知识进行及时的教学,完善学生的认知。
         例如,在进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利用互联网途径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题目,让学生提前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斜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在教学完成后,教师也就能在班级群组里发送一些本课相关的知识内容,如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等。当学生遇到问题之后,教师也就能利用线上交流的途径快速的帮助学生进行解决。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次革新的机会,在其中高中数学教师要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对新出现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开发,探究将其有效融入到教学中的方法。若教师可以有效的将文中的策略应用到教学中,相信教师的教学就可以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范建凤,王敏.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7):112-113+123.
         [2]曹静彧.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21):24-25.
         [3]王乾鹏.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3):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