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形式,打造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9月第25期   作者: 胡遥遥
[导读]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遥遥  
         山西省阳泉市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还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音乐来源于生活,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音乐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就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以此来加强学生的个人感悟,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音乐教育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任务,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优化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进而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然而,目前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仍有教师过于关注技巧的训练,采用单方面传输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音乐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实质,利用好音乐课堂这个平台,积极改进与革新自身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一、创造教学情景,提升教学质量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情感和认知的相互结合,生动形象的进行教学。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体验课本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通过改善环境,营造出音乐教学的氛围。其次就是借助语言的感染力激发学生想要表达自我的动力,并且可以增加情景演示的内容。
         例如,我们可以布置音乐教室,营造一个冲门音乐的气氛,在墙上加些壁画,增加乐器。在教授曲目的时候可以通过欣赏曲目,进行自我感受,自我体会。使学生体验视听盛宴的同时有代入性的融入其中,通过音乐内容进行情景表演。这样增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调动积极性,能够使学生更加融入作品。
          二、身体律动教学,激发学生想象
         如果运用身体律动的方法,可以使得比较抽象的音乐知识更形象生动,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感知。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身体律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小学生的总体想象力还不成熟,经过音乐教师的不断强化训练,学生对音乐中蕴含的情感、情调和气氛会进行一定的联想,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情感。


         例如,在《多快乐呀多幸福》欣赏教学中,笔者通过欢快的身体律动来表达当时的心情,之后,笔者询问学生:你们能想到童年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吗?你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律动来展现你此刻的心情吗?在话音刚落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演示。那一刻,笔者看到了不同的童年版本,也体会到了不同的学生心声。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有助于学生可以更深层的体会音乐想要表达的感情,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主题,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三、借助音乐教学,激发爱国之情
         正是因为爱国主义情感的代代相传,才使得中华民族虽历经各种坎坷,而越来越强大。所以,笔者认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新中国成立后依旧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但在确定国歌时有人曾说其中的歌词描写的是抗战时的情景,已不符合当前的情况,需要修改一下。但周恩来总理说:“我看还是不要修改的好,这样才能激励感情。修改了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战争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传统的居安思危的思想不能忘,所以爱国主义情感无论在何种时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抗日期间多少中国民族的好儿女唱着抗日歌曲奔赴前线,《八路军军歌》《松花江上》《团结就是力量》《救亡进行曲》等抗日歌曲,鼓舞了多少人拼搏的斗志,点燃了多少人抗战的热血。这些歌曲里蕴含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爱国主义情感至今听来都依旧使人热血沸腾。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也选用了诸多抗日爱国的歌曲,像《闪闪的红星》《二小放牛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保卫黄河》等,笔者在教学这些歌曲的时候就适时的渗透进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当然,爱国主义情感是非常宽泛的,不只表现在爱国、爱人民,还表现在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爱祖国的伟大事业、爱祖国的伟大成就等。在小学教材中有歌唱祖国大好河山的歌曲,像《我们的田野》《西湖春晓》《江南好》,也有讴歌伟大成就地歌曲,像《奥林匹克号角》《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等,还有欢唱传统的节日的歌曲,像《快乐的泼水节》《塔吉克的节日》《火把节之夜》等,在这些歌曲里,可以使学生领会代祖国河山的美好,文化底蕴的深厚,祖国的强大,从而使学生感到自豪,使学生满溢对祖国的热爱。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借助多种教学法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高效掌握音乐知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歌唱学习中来,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03):163.
         [2]孔怡.如何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效果[J].新课程:小学,2010(06):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