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罗峰学校)
摘要:武术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体育之属性,且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但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完整人格,而且可以彰显中华民族精神。
关键字:武术教学;武术技击;武术德育;武术趣味;武术功夫
武术教学是学校开展武术的中心。下面,我从武术教学定位(学校武术价值),原则和方法。浅谈新时代中小学武术教学。
一、中小学武术教学定位
开展中小学武术教学,须从新时代学校体育背景出发和弄清什么是武术,什么是体育,学校武术价值出发。
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精神文明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学校武术价值:通过武术动作的练习和体悟,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强化体能、提高运动水平,还可以把武术中的文化思想、理念和民族性格植入个体。
二、中小学武术教学背景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意见》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统筹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完善评价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度、保障。
学校体育地位不断提升,但校园武术开展仍需政策导向,部门协同,学校落实,体育教师教学。共同携手并进才能推动校园武术发展。
三、中小学武术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是开展校园武术行为准则。教学方法是开展校园武术最为直接的活动过程。两者直接影响学校武术教学质量。
1、中小学武术教学德育性
新时代“德育为先”教育理念成为学校教育共识。武术育人将武德放在首位,武德中崇礼是武术文化伦理道德的基础。“礼”包括人们的行为规范、规矩,进而影响到中国人的政治、伦理、道德、礼仪、民俗和生活习惯,乃至思维方式。武术中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入世进取的精神,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和谐精神,都是武德升华。[1]
武术德育教育体现在习武者礼仪和行为表现。
【礼仪】
“未曾学艺也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抱拳礼”左掌表示“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武”,象征勇猛。左掌掩右,表示“勇不滋乱”、“文武兼修”,文为上为主,武为下为宾;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武术教学应始于礼,终于礼。教学过程始终严格要求习武者礼仪仪表。武术比赛,展示汇报,成绩颁发等场景,都要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增加仪式感。
【行为表现】
“武德训”指明习武宗旨。武术教学中要求学生行为举止得体,认真听取老师讲授,积极刻苦进行习练,习练中虚心求教,互尊互敬,不骄奢放纵,严于律己,虚心请教。习武后见义勇为,维护正义,以礼待人,尊师重道,舍己为人,塑造正确人生价值观。
还可以借助武术名人家事迹,武术电影和武术舞台编剧等形式推广武术文化,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品德素养。
2、中小学武术教学趣味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武术趣味性教育要体现在教学方式灵活有趣。
以《五步拳》拗(侧)弓步格挡冲拳教学为例:侧弓步、格挡与冲拳分解单练一个动作或者分动(配口令)完整练习,练动作规范;完整动作的练习,并步抱拳-侧弓步格挡-冲拳-上步并步,每组4次回到起点,做5组;进行慢练练功法;快练练灵敏性练爆发性;皮筋抗阻力练习练力量;可以不接触性和接触性“喂招”对练练实战;假设敌对性空练练意识;靶子击打练习练力量传递和比力量大小;组合动作和成套动作练习练协调;配背景武术音乐或武术配乐练习;分组练习,展示表演练习,奖励练习。这些方法可以再组合和再变化,极大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3、中小学武术教学系统性明确性
拳种具有地域性、门户性、多样性,如何进行拳种学校教育化是武术教育面临的重大难题。应选取当地特色拳种,使传统武术拳种学校化教育落到实处[2]。
全国武术体育联盟提出“一校一拳”,在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地区内进行同一种拳种的教授。“一校一拳”便于集中学习和集体研究、攻关该拳种。一个学校进行同一拳种的教育,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天开始就学习这一拳种,经过几年的精心习练,不断掌握该拳种的内部规律,使学习者毕业后能够具备精炼一套武术套路的本领,保证了拳种的“原真性、多样性活态”传承[3]。
武术教学系统性明确性,体现在建立教学体系和明确教学内容。
【建立教学体系】
首先,各地区确定本区域特色拳种,组织相关优秀人员根据拳种特点编撰不同等级或段位套路,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为后面体育比赛确定统一标准和习武者自身发展提供动力;地区体教融合大力培训宣传,组织相关学校骨干体育教师,进行集中时间空间系统培训,确保传承武术人员数量及质量;学校武术骨干教师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教研活动,以点带面共同探讨武术教学;聘请武术优秀人才进行学校武术教学指导;体育教师根据武术教学纲要进行武术教学与授课,同时可以组建学校武术队伍,助推武术教学;各学校可以开展武术大课间活动,丰富武术活动形式;组织班级--学校--地区三级武术比赛,形成“教、练、赛”体系。
4、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技击性和艺术性
武术又名“武技”“武艺”以攻防技击为主要运动内容,以单个架势和成套套路为表现形式。学生学习武术后能够运用武术攻防技击动作,进行防身反击保护自己。还能够提高学生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的精神[3]。
武术技击性和艺术性教学体现在“打练并进”上。“打”就是利用武术技击动作进行武术格斗;“练”就是技击动作套路化艺术化。[3]
【打练并进】
武术架势教学中,要明确动作方法和动作技击功能。练习中采用接触性和非接触性“一对一对抗”“一对多对抗”“喂招”、“拆招”和实战对抗不断强化。在掌握一定数量架势后,组合成组合动作,再组合成套路。在学习练习过程可以适当添加过渡动作,达到动作连贯,协调,优美,富有艺术性。
5、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功夫性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武术又名“武功”是需要长时间刻苦锻炼才能达到高水平。功夫的高低取决于习练功夫的人,而不是取决于练的哪门功夫。
武术功夫性教学体现在武术基本功天天练和架势动作反复练。既能达到强身健体功能磨练意志,还能增强功夫。
【基本功天天练】
练拳讲究“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拳不离手”。习武者做到每天都要进行基本手型、手法、步行、步法练习,每节课对要设定一定时间基本功练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习练拳术动作,即便是单一冲拳动作也可。
【武术动作反复练】
“拳打千遍,身法自现”。练拳从“外三合”架势开始,练习手眼身法步,然后到“内三合”意念引领动作,达到精神气力功。
四、结语
武术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拥有文化和强身双重属性。符合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要求。各级有关部门做好校园武术推广保障工作,推动武术教学不断发展,丰富校园体育,发展武术体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吴永杰.“尚武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学校武术教育中的价值和传承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2]张志雷,朱东.武术“打练结合”与“打练并进”的教学理念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34,(5):99-100
[3]张峰,赵光圣∶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