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沙田镇淡水小学 536123
摘要:可以说,作文一直是困扰大部分小学生的一个方面,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所在。但小学生打好写作基础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写作教学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善学生的作文情况。在此,本文从阅读、生活、情境、修改这几方面出发,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内;课外;修改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一直是语文课程中的关键内容。但是从当前的语文写作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作文情况还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作文中无话可写、无话可说,甚至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等。因此,语文教师改进写作教学迫在眉睫。对于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切实从小学生的需求出发,分析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索、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此,本文从以下这几方面出发对于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以课内阅读促进写作,充分整合阅读与写作
阅读和写作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可以说,阅读是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并进行独立创作的重要媒介。小学生可以从阅读开始,通过模仿句子,模仿段落,模仿章节等,积累一定的写作经验,形成良好的写作思维,然后进行独立写作。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好阅读教学工作,促进阅读和写作的整合,将写作教学渗透在每一节的阅读课堂上,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累有效的写作经验,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等等。
例如,以五年级教材为例,其中的文章有写人的,有记事的,还有写景状物的,可谓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课内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详细地分析每一篇文章,促使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具体地,以《落花生》这篇文章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是如何去写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这一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去写花生(如对比的手法)。在学生初步掌握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着写一写,让学生及时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同时在仿写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作者之间的差距,促使学生可以产生改善写作的积极性。
二、开展课外阅读引导,丰富学生的视野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课内阅读之外,课外阅读也是学生接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内阅读教学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去积极开阔自己的视野。在这方面,因为小学生毕竟在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促使学生开展更为有效的阅读。
例如,在教学完《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这几节课后,教师可以从图书馆帮学生借阅写一些相关的神话故事书和民间故事书等,放在班级图书角中,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阅读。然后,在开展“缩写故事”的习作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看过的故事来进行写作,充分促使学生有东西可写,避免学生在写作中“两眼一抹黑”。又如,在开展“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习作活动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不必急于动笔写,而是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关于家乡的资料进行阅读,丰富自己对于家乡的认识,之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对于家乡进行更为深入的想象,开展好写作,提升作文质量。可以说,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一种补充,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三、充分结合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感悟力
一般来说,小学生所参与的语文写作活动是在特定的课堂上展开的,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整合语言材料,也不会围绕写作主题开展相应的生活体验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语文作文往往缺乏真情实感,甚至学生还会在作文中东拼西凑、胡编乱造。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尝试将生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可以认识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鼓励或者带领学生去走近大自然、走近生活中,进行一定的观察感悟活动,提升学生的生活感悟力,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开展“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习作活动时,教师除了让学生去积极阅读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走访活动,让学生切实走进家乡的方方面面,去对于家乡进行了解,尝试从不同方面去看待家乡,而不是只局限在自己有限的视野中。同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拍些照片,等等。这都是学生之后写作的素材。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充分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可以从多方面来尝试构思自己的写作。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时写日记,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地记录下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思所想,让学生可以充分提升自己的观察与感悟能力,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
四、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写作本身就是小学生的自主创作行为,大多数语文写作活动是以学生独立构思、独立创作的形式展开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学生在这样一成不变的写作模式中也会失去写作的兴趣。为此,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其在情境的驱动下产生相应的写作灵感、写作情感等。这种情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写作主题,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定的图片和视频等,为学生创设视听结合的情境,从而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并且,多媒体资源也可以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让学生的写作思路被打开,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写作。此外,在写作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活动,为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情境,让学生之间去针对写作主题进行自由的交流,这样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思维方面的碰撞,打开学生的思路。
五、通过修改,改正作文问题
可以说,不可能有人在写作过程中一个标点符号、一句话都不需要改。因此,对于作文的修改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师生都需要充分重视的一个部分。只有通过一定的修改,学生才可以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从而加以针对性的改正,促使自己的作文变得尽善尽美。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要怕修改,不要懒于修改,而是要利用一次次的修改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而教师要注意在修改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保证学生的修改工作切实实施。
例如,在学生写完作文之后,教师不应该急于让学生交上来,而是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活动。首先,学生可以多读几遍自己的文章,如果学生自己都不愿意去读自己的文章,那证明他的写作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在自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发现标点符号、语句、文章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学生可以进行小改,也可以进行大改。而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修改的时间。之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评互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的作文提出修改的意见,促使学生去加以修改。在这样的修改过程中,相信学生的作文情况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总而言之,写作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难点,也一直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好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得到切实的提升,为学生更高段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吕长世.基于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