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玩玲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时新小学
摘要:潮州传统文化贴近生活、感官体验也非常丰富,跟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非常契合,我逐渐摸索出一套融入身边的潮州传统艺术丰富语文课——口语交际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将潮州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多种感官(口、耳、眼、手)并用,参与到活动中来,一方面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技能,一方面激发学生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情感,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两者整合,两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潮州传统文化;口语交际课;多元表达能力
潮州传统文化是指具有潮州区域特色的文化现象,以其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善于融合创新、开放包容而享誉海内外。(摘自《潮州文化简介》)潮汕文化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古今生活在潮汕大地的子民,都深受它的陶冶。每个潮人的身上,不管是思想、语言、或者行动,无不表现着潮汕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潮州文化是独特的,是潮人得以繁衍的精神寄托及宝贵资源,必须加以传播和发扬。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和体现。自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始实施,就强调了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要求学生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
1、潮州传统文化贴近生活,是口语交际课听说素材的重要来源。
上课前,让学生积极“动手”搜集整理有关潮州传统艺术资料,如:潮州石雕、潮州木雕、潮州刺绣、潮州铁枝木偶、潮剧、潮乐、潮州功夫茶、出花园、劳热、庙会等等。让他们熟悉了解各种艺术形式。教学时,先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认真“动耳”倾听同学们对潮州传统文化的介绍,尝试“动口”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潮州传统文化。通过交流介绍多种潮州传统艺术形式,为学生创设更多“听话”、“说话”的机会,既丰富口语交际内容,又能让更多的学生“听一听”,“说一说”,以达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组内成员先畅所欲言,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潮州传统艺术,其他成员注意认真聆听并做相关的笔记和相应的补充,同学们喜闻乐见,讲述起来滔滔不绝,所有人都有话可讲。
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让“能讲”的同学带动内向,羞涩的同学“说话”,最后推选讲得最好的同学作代表,在班里发言,以此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引起他们愉悦的情绪体验,学生语言表达欲望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强,也能充满信心地进行语言表达。与此同时,教师应时刻关注每组学生的交流动态,做好评价。评价内容应多样。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合作、展示、创新等。评价形式应多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2、潮州传统戏曲本身就是口语交际的的高级艺术形式。
潮剧、潮乐、木偶剧等,本来就是通过口、耳传播的一种表达形式。教师可以通过举行一场“潮州传统戏曲艺术鉴赏会”,播放潮州传统戏曲视频片段(潮剧《张春郎削发》、潮州大锣鼓《将军令》、木偶剧《彩楼记》等),让学生感受潮州传统戏曲的特色和魅力。学生有了耳听的感官体验,受到艺术的熏陶和冲击,自然也有了口说的冲动。在调动学生“说话”积极性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来谈谈身边的传统戏曲艺术。如有学生畅谈到潮州铁枝木偶时,就引起同学们的共鸣,纷纷举手发言:每当村里搭戏台,请来戏班表演木偶戏敬神时,大家都会搬来木凳子,端坐在戏台前,津津有味地看着木偶在台上行云流水般地舞刀弄枪。如飞天、入地、点火、射箭以及戏曲的骑马、张扇、划船等动作。
大家对木偶戏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激起他们语言表达的欲望后,有的同学竟然“手口并用”,在介绍潮剧时,还即兴表演了一段潮剧片段《正月点灯笼》,“小演员”表演完毕,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把整个教学活动推到了高潮。这时又有同学举手作补充,说到潮剧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指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庙会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人山人海,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因此,潮剧要比其它剧种更具浓郁的民俗色彩。居住在人民公园附近的同学纷纷表示:是啊!每天清晨,当我们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第一缕阳光时,总能听到爷爷奶奶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着潮剧的选段;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伴随着鸟语花香,在公园路散步,时不时总看见一些中老年人三五成群地围在一台收音机旁,边听边哼唱着潮剧。可见潮剧在潮汕的中老年人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3、潮州文化遗产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包含多元文化内涵。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口语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如果言之无物,毫无主题、浮夸,则不会达到交际的目的,那么就要从生活中汲取有用的文化知识,形成热爱,认同,才会言之有物。教师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时刻记住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应给学生创设“敢言”、“乐言”之境。教学前,要精心编排教程,适时融入潮州文化元素。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课件图片——从熙公祠,让学生看图说话。让学生从搜集到的资料介绍家乡金砂一村“从熙公祠”的石雕艺术:从熙公祠堪称潮州石雕的巅峰之作。首进门楼前分置一对精致石狮,门楼屋架为双面镂空石雕。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镶嵌于门楼石壁上的四幅石雕.这四幅石雕分别以土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为题材,每幅石刻都很好地运用了“之”字形的构图,将不同时空的人、事、物集中在同一画面,浓缩故事情节。播放到潮绣作品图片时,就有学生代表眉飞色舞地谈了一段自己参观潮绣作品的经历,潮绣《郭子仪拜寿》至今令她印象深刻。总之,只有为学生创设“说活”平台,让学生积极“动手、动眼、动耳、动口”。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潮州文化与社交礼仪紧密联系,拓展学生思维层次。
饮工夫茶是潮州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仪,因而产生了许多礼俗。教师可以请同学来讲讲自己从行茶令中了解到的社交礼仪。如:“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可以斟满以示热情。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因而茶不宜斟太满。“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斟完茶,在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子不便收回,应放在各人面前桌上。(摘自《潮州茶文化—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由来》及其他喝茶文化)
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潮州传统艺术介绍给家里人听,并写成一篇习作。这样,不仅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口语交流,而且还把这种交流延伸到家庭,拓宽了学生的交流时空。
综上所述,潮州文化有取不尽的素材,只要我们用心钻研,认真编排,形成一套教学模式,就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课程来。
参考文献:
【1】梁秀萍.浅析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8,000(009):64-64.
【2】李龙宾.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J].成功:教育,2018,000(021):P.2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