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泽扬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安徽省淮南市 232100
摘要:物探是防治矿井水文、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实例 ,介绍了矿井物探观测系统的设计,设计内容涵盖了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探测方法原理,探测条件、系统设计、现场布置。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探测条件受到限制的区域,正确的选择物探方法,能更准确地确定探测目标的防治区域和赋水性,从而达到解决水文地质问题。
关键词:矿井物探;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观测系统设计
本文以中煤新集能源有限公司新集一矿360803工作面物探观测系统设计为例。
1 工程概况
1.1 工作面位置、范围、与邻区关系:
360803工作面位于3608采区西翼中部,是该采区第四个综采工作面,开采的煤层为8煤层。该工作面东临三维地震数据二次解释二类品质区、西区-680m回风石门保护煤柱线、西区-770m回风石门、3608(6)采区集中上山;南临360805工作面;西临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线,北临前大刘向斜、8煤层未开采区域。工作面北上部为261303工作面采空区(距360805机巷平距为60.2~72.8m平均66.5m)。
360803工作面设计切眼至设计停采线范围:风巷(北帮)可采走向长920.16m,机巷(南帮)可采走向长929.35m,工作面平均可采走向长924.76m,工作面平均倾斜长217.3m,平均斜面积200950.34m2。风巷预计底板标高-689.752~-760.1m,机巷预计底板标高-702.479~-783.25m。
1.2 地质构造
1、褶曲
360803工作面在前大刘向斜南翼,工作面8煤层总体为一单斜构造,煤层走向45°~75°,煤层倾向135°~165°,煤层倾角2~15°,平均8°。
工作面北部为前大刘向斜及F10断层,其轴向近东西向展布,工作面南部发育逆断层SF40(落差3~10m),受上述断层及向斜综合影响,工作面范围内局部可能发育宽缓背斜构造,预计对掘进影响较小。
2、断层
3608采区西翼地质构造复杂,预计本工作面断层较为发育。根据360805机巷实际揭露断层实揭的地质构造资料和本采区已有钻探、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综合分析:本工作面东部北北东向正断层较为发育,工作面西部北北西及北西向断层较为发育。但断层落差及倾角变化无明显规律可循,自南向北断层落差变化趋势不明显,且根据360605底板巷揭露断层情况分析,该区域断层在浅部向深部延伸时落差并非递增或递减。总之, 该区域内断层较发育,且规律性不明显。受上覆推覆体屏蔽影响,本区域三维地震数据二次解释资料品质较差,大部分断层为物探解释,地质构造相对复杂,逆断层可能较为发育,且落差较大断层附近区域可能有次生构造发育,断层附近煤岩层产状、厚度变化较大。
综上所述,360803工作面地质条件相对较为复杂。断层较为发育,断层影响区域煤岩层产状及厚度变化大。影响工作面掘进的断层有21条,其中正断层18条,逆断层3条。
1.3 水文地质情况
1.3.1 充水因素分析
1、砂岩裂隙水
360803工作面掘进期间主要充水水源为8、9煤顶板砂岩水。
8煤顶板砂岩以细砂岩为主,厚度为2.7~4.72m,平均厚度为3.21m,弱富水性。3608(6)采区运输上山掘进穿过本层砂岩时无水,360805机巷及风巷局部滴淋水。
9煤顶板砂岩以石英砂岩、细砂岩为主,平均累计厚度为12.71m,局部含水,以静储量为主。西三运输下山揭露9煤顶板砂岩时最大出水量35m3/h,衰减较慢,目前水量6m3/h左右;西区-680m回风石门揭露9煤顶板砂岩时出水量10m3/h,目前为4m3/h左右;3608(6)采区回风联巷穿过9煤顶板砂岩层位时无水;360805机巷掘进遇断层揭露9煤顶板砂岩时淋水量达16.2m3/h,施工的物探验证钻孔初始水压0.36MPa,最大单孔水量69.3m3/h,目前水量24m3/h左右,衰减较慢,均表明该区域9煤顶板砂岩局部含水、低水压的特征。
2、断层
影响360803工作面掘进的断层有21条,相邻巷道揭露时均无异常出水,仅局部受煤层顶底板砂岩影响有少量滴淋水,对巷道掘进无影响。
1.3.2 涌水量预计
根据充水因素,结合本采区360804工作面采掘、360805工作面掘进情况分析,预计360803工作面掘进期间正常涌水量为0~30m3/h,最大涌水量70m3/h。
2 探测方法技术
2.1 瞬变电磁探测方法技术
2.1.1 探测地球物理条件
从岩性物性差异的角度,一般变化规律认为泥岩、粉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砾岩到煤层、灰岩,电阻率逐渐增高,即煤层、灰岩相对其它岩层为高电阻率阻层,若岩层含水,则随着其含水率的增加电阻率值减小,因此岩层电阻率发生变化除与岩层岩性本身有关外,其含水性也起决定作用,故在灰岩等高阻地层中,地层含水,表现为低电阻率值;相反,则表现高电阻率值。
探测迎头前方受断层影响,可能存在导水裂隙或含水构造,在地球物理上表现电性差异,因此采用瞬变电磁法探测迎头前方电性分布情况,为巷道安全掘进提供可靠水文地质参数。
2.1.2 基本原理
瞬变电磁法属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其探测原理是:在发送回线上供一个电流脉冲方波,在方波后沿下降的瞬间,产生一个向回线法线方向传播的一次磁场,在一次磁场的激励下,地质体将产生涡流,其大小取决于地质体的导电程度,在一次场消失后,该涡流不会立即消失,它将有一个过渡(衰减)过程(见图2-1、2-2)。该过渡过程又产生一个衰减的二次磁场向掌子面传播,由接收回线接收二次磁场,该二次磁场的变化将反映地质体的电性分布情况。如按不同的延迟时间测量二次感生电动势V(t),就得到了二次磁场随时间衰减的特性曲线。如果没有良导体存在时,将观测到快速衰减的过渡过程;当存在良导体时,由于电源切断的一瞬间,在导体内部将产生涡流以维持一次场的切断,所观测到的过渡过程衰变速度将变慢,从而发现导体的存在(如图2-3)。
瞬变电磁场在大地中主要以“烟圈“扩散形式传播(图2-4),在这一过程中,电磁能量直接在导电介质中传播而消耗,由于趋肤效应,高频部分主要集中在地表附近,且其分布范围是源下面的局部,较低频部分传播到深处,且分布范围逐渐扩大。
根据理论分析,瞬变电磁探测深度与发送磁矩覆盖层电阻率及最小可分辨电压有关。
上式为实际探测时用来计算最大探测深度公式。
为采用地质体本身物性参数—电阻率来直观表达地质体的导电性情况,本系统采用晚期公式计算视电阻率:
3 施工布置与数据采集
3.1 探测位置及次数
巷道在掘进期间采取瞬变电磁探查方法进行循环探查。
瞬变电磁探查:探查掘进前方顶底板及巷道两帮赋水情况。瞬变电磁每次有效控制距离掘进方向不小于100m(平距),留设大于25m超前距。
根据上述工程布置及巷道计划施工长度,预计360803机巷及切眼掘进期间需进行瞬变电磁超前物探18次,具体探测位置见图3-1。
3.2 瞬变电磁测线布置与数据采集
3.2.1 现场施工条件
1、探测位置顶板岩石稳定,支护完好,无安全隐患。
2、巷道应有足够空间(高度不低于3.0m)完全展开瞬变电磁线圈,探测位置20m范围内应无金属材料和器械,减小金属干扰影响。
3、探测位置附近巷道底板应无积水。
4、探测期间,需切断探测巷道内所有动力电源,避免电场干扰。探测位置30m范围内,应停止一切施工作业,降低噪声干扰。
3.2.2 现场测线布置
探测采用YCS360A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在巷道迎头位置,采用U型和扇形观测系统采集数据。360803工作面掘进期间主要充水水源为8、9煤顶板砂岩水。因此360803机巷及切眼现场探测U型观测系统共布置11个测点,每个测点按顶板45°、顶板30°、顶板15°、顺层和底板45°五个方向采集数据,同时,迎头正前方补充扇形观测系统,1个测点、9个方向;具体见图3-2和图3-3。
由于该巷道迎头立面较小,矿井瞬变电磁法的发射和接收线圈的几何尺寸受到的一定的制约。现场观测系统布置时只能采用多匝小回线的发射和接收装置形式,即边长为1.8m。
4结束语
实践证明,水文地质灾害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那么 , 针对具体的问题 ,合理选用物探方法 ,进行合理的工作布置,能有效地探测各种方位煤岩层富水性情况。因此应该重视矿井物探观测系统设计这一环节 , 这对提高矿井物探的探测成果的准确性有极大的提升,为水害预报和防治措施的提前制定提供可靠参考。
参考文献
吴信民,梁国钱,王文双,孙伯永,刘超英,广州,工程物探方案设计的探讨,人民珠江 2002:43-45
丛茂祥 ,张爱印 ,张利芳. 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井下工作面顶、底板的含水构造. 江苏地质 ,2004 ,28 (4)
郭纯, 刘白宙, 白登海. 北京,地下全空间瞬变电磁技术在煤矿巷道掘进头的连续跟踪超前探测 地震地质, 2006:3期?45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