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患者临床保守治疗的护理疗效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6期   作者:赵生玲
[导读] 为准确把握肠梗阻患者在保守治疗中配合优质护理预后效果

        赵生玲
        海南州人民医院   海南藏族自治州 813000
        摘要:目的 为准确把握肠梗阻患者在保守治疗中配合优质护理预后效果。方法:随机择取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20例肠梗阻患者,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针对病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全程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法,给予心理护理支持,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督促其养成良好作息习惯,鼓励患者小幅度锻炼,有序开展康复训练。结论 20例肠梗阻患者的症状均有所减轻直至痊愈。
        关键词:肠梗阻;保守治疗;护理疗效;经验探析
引言
        肠梗阻是指随意因素导致的肠内容物堵塞在肠道内,难以顺利通过的情形,并会向肛门端传送障碍的病理性状态,是发病率较高的内科合并症。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胀气、呕吐、排便排气受阻,严重情况下会出现休克、中毒等情况,是较为凶险的病症。采取保守治疗的一般是粘连性肠梗阻,病人会有腹腔手术、出血、创伤或炎性疾病史。保守疗法对单纯性肠梗阻患者观察24至48小时,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问题。即便采取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也无法消除肠粘连情形,术后极易出现新的粘连导致梗阻。所以近些年来保守治疗的方法得到重视,保守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减轻病人的痛苦,相较于手术花费更少。本文主要对保守治疗肠梗阻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和疗效进行详细探讨,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选择采取保守治疗的20位肠梗阻患者,男性12人,女性8人,年龄在21-76岁,平均年龄48.3岁,临床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医师采取非手术疗法,具体措施包括:禁止饮食、胃肠减压;利用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导管进行营养补给;服用抗生素;用通腑泄热合剂灌肠;使用电磁波治疗仪;采取电针双侧足三里等措施。住院时长平均15.4天。
2 护理措施
2.1评估患者状况
        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个体生理心理因素相结合,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症护理。选取的20位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年龄段下至青壮年,上至老年;文化层次不同,有知识分子也有农民。既往病史不同,有些患者无相关病史,有些患者则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和支气管炎。因此,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心理护理措施要因人而异,讲解问题要明确易懂,除了肠梗阻的典型护理措施外,患者病情不同应区别对待,比如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其护理计划不能过于强调典型症状的显现,而是注意观察其身体综合情况,辩证护理,态度要积极。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率和脉搏等体征。
2.2 肠梗阻对症护理  
2.2.1肠胃减压
        肠胃减压是使用肠胃减压器,在胃管的支持下,利用虹吸和负压原理将胃内容物抽出患者体外的方法,此法可有效降低胃肠道内压力,缩小胃肠膨胀度,降低呕吐和腹部疼痛程度。成功的保守治疗先决条件是有效的胃肠减压。在进行减压操作前,需将操作必要性和配合事项告知患者,让患者明确接受。插管时放缓操作,观察患者适应程度,在管道通过狭窄处时,避免伤及食管粘膜。在插管过程中,若病人出现咳嗽、呼吸不畅、紫绀等情况应马上停止操作拔出胃管,待病人恢复后一段时间再行操作。观察流出物的质和量并详加记录。若引出的胃液出现血色则可能表征恶化为绞窄性肠梗阻,及时上报医师。胃管应处于畅通状态,负压吸引能顺利进行。将减压器作固定处理,安放在不因体位改变而加重咽喉刺激的位置。减压期间,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口鼻部的卫生护理需要特别关注。口唇部干燥则用石蜡哟涂抹,以温水清理口腔,咽部不适者则予以雾化吸入。对患者进行按摩腹部和变换体位的操作,帮助肛门排气,减轻腹胀。操作时若患者出现神志不清、体征变化异常等情况立即报告医生,操作完成后注意肛门清洁。


2.2.2 适当呕吐
   护理人员引导患者掌握正确呕吐方法,将积在胃内的容物吐出。轻症患者以坐位姿态,重症患者躺卧时头需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容量要详加记录。若呕吐严重则可选择口服药物、肠胃清洗、腹部按摩方式减轻肠胃压力。山楂、神曲、半夏、茯苓等具有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作用的中药经过合理搭配也可起到缓解呕吐,改善肠胃环境的作用。提示病人一旦有恶心感觉便将头部偏向一侧,吐完以温水漱口清理口腔。
2.2.3缓解腹痛、腹胀
        病人腹痛时基于解痉药,缓解腹痛。注意患者腹痛部位和痛感性质,遵医嘱服用药物后,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叮嘱患者痛感来临则采取半卧位,以深呼吸的方式减轻肠梗阻对膈肌的压迫,使呼吸保持顺畅。当腹痛难忍,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痛感呈持续性且周期性加剧,则预示有腹膜刺激症,大概率恶化为绞窄性肠梗阻,此时应立即上报医生。睡前指导患者做伸展操可有效消除胀气。步骤如下:身体平躺,手脚自然伸直;吸气时右脚屈膝,以感觉右腿挤压到腹部为准;吐气时右脚放下来;换左脚重复动作。以指压内关穴,在手腕横纹以上三指处,以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胀气感会逐渐消失。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
2.2.4 给予液体补给
        肠梗阻患者呕吐次数多,大量肠胃液随之外流,禁食和肠胃减压操作加之肠内梗阻使大量渗出液积存在胃肠道,这些问题会导致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度失衡。摄入足量液体可以矫正患者水电解质失衡问题,平衡体内酸碱度。密切关注患者血钾、血钠、血氯数值,将资料及时交予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液体护理中保持输液畅通,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2.2.5心理护理
        形成良性互动的医患相处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度,有力的心理支持有利于患者病情稳定。剧烈的腹痛使得患者具有恐惧感,入院后渴望医护人员理解其自身疾苦,对痊愈有着极度渴望,首要要求一般是快速止痛。疼痛反复发作会使患者出现习得性无助的感觉,易丧失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在病人入院后要及时安排合适床位,向病患和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及设施使用方法,做好健康宣教,主动关心患者情况,耐心听取病人及家属的护理反馈,对生活不便的患者给予重点关注。创造良好住院环境,多与患者进行日常生活交流,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对医院产生归属感。鼓励病友之间友好交流,消除新患者对于新环境不适感。
2.2.6 合理膳食
        禁食禁水是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措施之一。腹部疼痛、胀气得到缓解的患者可以饮用去渣后煮过的萝卜水,萝卜具有行气利肠,消积化滞的作用且便宜易得,少食多次饮用,直至梗阻去除,肠道完全恢复。肠道梗阻情况缓解后,饮食要有规律性,每次定量,以清淡食物为主。遵循流质、半流质、普食逐渐过渡的规律,缓慢激活肠胃接受度,切忌暴饮暴食,食用辛辣、粗纤维食物等。
2.2.7康复指导
        鼓励患者减少卧床时长,多下床进行小幅度活动。无法下床的重症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翻身动作,增强肠胃蠕动功能。能够下床的患者可以借助辅助工具进行运动,同时按顺时针方向轻揉腹部。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的动作,适当给予指导。
3 讨论
        选取的20例患者经过有效护理支持,住院时长最短6天,最长18天。梗阻症状有效解除,得以痊愈出院。保守治疗的肠梗阻患者通过胃肠减压、禁食等治疗措施,结合根据排出物性质、腹痛部位、心理特征等因素制定对症护理,使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如常,避免了手术之苦。
参考文献
[1]龙光梅, 陈聪, 梁琬屏,等. 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干预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9).
[2]张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7).

作者简介:赵生玲(1994-),女,青海人,大专,护士,从事护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