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7期   作者:邱娟
[导读] 目的:观察预见性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效果。
        邱娟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产科  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12月产科备案产妇220例,以随机法将产妇分为常规组(n=110)、护理组(n=110),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护理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护理组第三产程、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3%较对照组10.00%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阴道分娩期间配合预见性干预可以对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进行控制,同时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干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

        产后出血是围产期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分娩之后的2-24h期间,疾病的引发因素较多,以宫缩乏力导致的大出血最为常见。在产后出血发生之后,产妇24h出血量可超过500ml,如果不能及时止血,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损伤,必要时需进行子宫切除,对身体造成永久性无法恢复的损伤,因此为了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需要结合疾病特点实施及早干预。预见性护理措施以提前预防为主,在产前、不同产程以及产后均进行干预,可提升护理质量[1]。本文对预见性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8年1-12月产科备案产妇220例,以随机法将产妇分为常规组(n=110)、护理组(n=110),纳入常规组年龄下限22岁,上限36岁,平均年龄为(29.54±4.28)岁,初产妇60例,经产妇50例;纳入护理组年龄下限20,上限36岁,平均年龄为(28.13±4.87)岁,初产妇58例,经产妇52例。分析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提供基础护理,分娩前配合进行各项检查,分娩中及时关注各项生命体征,对产程进行监控。分娩之后对出血量进行严密观察。
        护理组提供预见性护理,在分娩之前对患者危险等级进行评估,核对既往病史,确定有无产后出血史、人工剥离胎盘史、剖宫产史、分娩次数、人工流产次数、高血压、血液疾病。对本次妊娠情况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存在羊水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等问题,将信息收集结束之后提交主治医生和病区责任护士,对产后出血发生概率进行分析,做好备血、配血工作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控制工作;分娩中对产妇进行严密的观察,对于高危因素宫颈口全开的产妇及时建立静脉留置针通道,对存在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危险因素产妇需在胎盘娩出之后肌内注射缩宫素,并使用前列甲酯栓直肠给药;注意对分娩之后的监控工作,产后2h属于出血的高发阶段,该阶段内需要对产妇情绪、面色进行严格的监控,分析产后出血量的变化,指导产妇及时排尿,对产后出血进行预防。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不同时间段出血量,对比时间选择第三产程、产后2h、产后24h。
        (2)分析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n,%)表示,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不同时间段出血量
        护理组第三产程、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常规阴道分娩产妇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身情绪、自身凝血情况、自身基础疾病、自身体力等,对分娩过程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产程时间延长,并发生产后出血,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对产妇进行护理,保证产程的顺利,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预见性护理是指通过实施预见性的处理措施,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即开始护理工作,对分娩中可能出现的出血进行预防,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
        文中数据对比中护理组第三产程、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3%较对照组10.00%发生率更低,P<0.05。究其原因:在分娩之前对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了解产妇身体的基本情况,并做好评估工作,对于高危产妇在分娩之前就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时备血,准备急救药品,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减少出血发生率[3];在分娩期间综合关注产妇的情况,一旦发生出血的危险立即给予缩宫素等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及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性以及针对性的解决,可以对不同产程的出血量进行控制;在分娩之后后同样进行出血的监控,一旦出现出血指征及时进行干预,可以更加针对性的控制产后出血,帮助产妇渡过产后出血高发的2-24h,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4]。
        综上可见,预见性干预在阴道分娩产妇中实施可以对各个时间段的出血量进行控制,进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沈潇潇,岑雷音.预见性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效果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4):639-641.
[2]李蒙.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1):2708-2709.
[3]周琴.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57-59.
[4]吴海燕.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1):267-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