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余东
温州市人民医院 浙江省温州市 325100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有效康复护理措施,就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快速康复流程的临床效果展开剖析。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4月作为纳选研究对象的时间,将74例入选者随机划分至观察组(37例,以对照组措施为基础施以多学科协作模式为基础的快速康复流程干预),评价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观察组SAS(18.67±4.55)分、SDS(17.18±3.08)分与对照组(18.71±4.61、17.30±3.19)分,组间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5.28±1.76)分、SDS(6.07±1.64)分与对照组(10.06±1.93、10.58±2.01)分,组间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给予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快速康复流程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于确保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增加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模式;快速康复流程;妇科;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也叫癌症,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表现根据其病变部位以及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早期无明显征象,而当患者出现部分特异性症状时,其病程多进入晚期[1]。晚期恶性肿瘤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患者在此过程极易出现绝望、焦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甚至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难度。近期,有学者发现,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快速康复流程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情绪,还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为此,本次研究特选取74例患者,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快速康复流程在其中的价值,以此为临床早期制定护理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就诊于我院肿瘤科的7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42.61±2.08)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48±1.01)年;对照组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42.69±2.11)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2.63±1.07)年。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病理以及相关影像学仪器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②资料完整以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③无过敏反应和相关禁忌症。排除标准:①合并行为认知以及视听障碍者;②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异常;③合并免疫功能缺陷;④生存期<1年;⑤拒绝参与研究或资料缺失。组间基础资料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指导、饮食干预、心理护理以及出院前的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开展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快速康复流程:①科室内成立妇科恶性肿瘤患护理小组,研究开展前对组内成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并在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入院后科室内主治医师需对其临床状况进行细致的评估,后联系康复治疗师与主管护师共同拟定康复护理方案。②术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为出现负面心理的患者施以术前心理疏导,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外科治疗;术前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工作,含讲解食道癌的发生机制、干预治疗手段、快速康复理念及外科治疗对疾病归转具有的积极作用,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术前禁食2小时,禁水6小时,且需借助控制性输液,不必过度补充含钠的液体,以缩短患者的术后肠麻痹时间,为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③术后:术后应用留置硬膜外导管进行镇痛,可通过导管进行继续给药,不仅可达到有效的镇痛作用且可有效促进术后肠麻痹的早期恢复;术后早期进食护理,患者术后6小时可少量进水,并可进食流质食物,进食量及种类根据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情况而逐渐递增,进食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以无腹胀、呕吐及恶心等反应为标准,患者一旦恢复口服进食,需要鼓励患者选取高蛋白及高能量的食物,或选取具有营养辅助的补品,鼓励患者尽早进行体能运动,以促进机体的康复及代谢合成的恢复[2]。
1.3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主诉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变化进行评分,总分0~24分,得分越高表示情绪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A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s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SAS(18.67±4.55)分、SDS(17.18±3.08)分与对照组(18.71±4.61、17.30±3.19)分,组间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5.28±1.76)分、SDS(6.07±1.64)分与对照组(10.06±1.93
、10.58±2.01)分,组间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传统护理,给予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快速康复流程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析两组睡眠质量发现,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多学科协作的快速康复方案对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还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开展的耐受性,降低了患者对治疗及疾病发展的应激心理,保证了治疗工作顺利展开。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方案主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护理方案制定过程中由专科领域人才参于,因此保证了护理方案的合理性,另外该护理模式下制定的呼吸道护理措施较大程度提升了患者临床治疗舒适度,进而保证了其治疗依从性的提高,降低了治疗不配合以及不耐受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给予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快速康复流程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于确保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增加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晓艳, 陈梅. 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快速康复流程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024(011):1275-1279.
[2]韩惠卿, 徐阳, 付婷. 快速康复路径护理联合多学科协作模式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8, 007(001):92-94.
作者简介:姓名:朱余东(1986.03--);性别:女,籍贯:浙江省温州市,学历:本科,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现有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妇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