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7期   作者:吴亚敏
[导读] 目的 观察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家庭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
        吴亚敏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优化与康复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00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om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the influence of satisfaction
        【摘要】目的 观察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家庭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0例本院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为对象,将所有患儿采用随机掷骰子法分成两组,在护理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35例)和家庭康复护理(观察组35例),对比两种方式对患儿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于脑性瘫痪患儿,要做好家庭康复护理,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疾病的负面危害,要重视。
        【关键词】家庭康复护理;小儿脑性瘫痪;满意度
        脑性瘫痪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是新生儿容易出现的疾病之一,属于严重的智力发育障碍,影响到患儿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还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在出现脑瘫之后,患儿的脑部受到损伤,导致身体功能出现紊乱,出现语言障碍、癫痫、智力障碍等不良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好护理方面的工作,降低疾病对患儿的负面影响,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改善预后[1]。本试验主要分析小儿脑性瘫痪开展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诊治的70例脑性瘫痪患儿为对象,随机掷骰子法分成两组,资料: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为19:16,年龄上限7岁,下限1岁,年龄均值为(4.1±1.0)岁;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为18:17,年龄上限8岁,下限1岁,年龄均值为(4.0±1.2)岁。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选择标准:医学检查确诊为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的分组情况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精神存在异常;资料缺失。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低频电疗、脑电放射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及时对患儿病情做出分析,给予常规出院指导;每天要都要对患儿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对身体进行按摩;嘱咐家长定期带领患儿检查,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来院处治疗。
        观察组开展家庭康复护理:(1)对家长的情绪进行疏导,提升家长的自信心,倾听家长的顾虑,理解担忧的问题,帮助家长解决相关的问题,树立康复护理的自信心。(2)患儿在满足出院条件之后,对患儿进行健康宣教,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内容,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等。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帮助患儿制定出康复护理方案,按照方案进行康复护理。(3)家长要指导患儿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操作,如穿衣、洗脸等,必要时可以辅助。更衣:按照操作步骤对患儿进行更衣训练,尽量选择方便穿脱的宽大拉链式衣服。在穿脱训练前,要对患儿进行肢体活动训练,在放松患儿的关节和肌肉之后,开始训练[2]。(4)阶段训练。首先进行爬行训练、功能锻炼和康复评估,在训练过程中,时间为30分钟,对于3岁以下患儿,一天一次,3岁以上患儿,一天两次。在训练完成之后,定期对患儿进行康复结果评估,进行强化培训工作。指导患儿鼓腮、嘟嘴、口腔运动等,提升构音器官的协调性,提升控制能力,对患儿进行目的性发音训练,从简单到困难。(5)根据患儿的情况,在饮食上进行调整,科学喂养患儿,提供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改善患儿营养不良情况,加快患儿发育速度,加快病情恢复。
        1.3评价标准
        参考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对患儿的脑功能进行分数评估,包括88项内容,分数越高,说明患儿的运动功能越好。根据医院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评分,分数与满意度为正比关系。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用SPSS21.0软件,(±s)为计量资料,检验值t。检验水准α=0.05,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患儿的指标评分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属于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在患上疾病之后,对大脑、肢体等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脑瘫出现的原因较多,包括遗传、环境、饮食等等。脑瘫对患儿以及家庭的影响都非常大,要及时开展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做好康复护理工作,降低疾病对患儿的影响,提升患儿的身体功能,改善预后[3]。
        家庭康复护理是慢性疾病的预后护理方法,通过护理,提升患儿的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最大程度上实现疾病的恢复。家庭康复护理更加重视整体护理,注重于家属的配合,实现对护理流程的优化,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在护理过程中,与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心理上的疏导,能提升家长的自信心,避免出现负面情绪,放弃治疗等不良情况。指导患儿完成日常生活操作,能对患儿的神经进行唤醒,改善肢体活动的状况。做好阶段性护理,能加快康复速度,巩固治疗效果,帮助患儿改善脑部损伤的情况,及时对病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做出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家庭康复护理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对患儿的肢体训练和姿势等进行指导,逐渐恢复患儿的运动功能,实现康复的目的[4]。
        本次试验研究表明: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数据相差较大,所以说,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积极影响较大,能改善疾病的情况,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要重视。
【参考文献】
[1]顾丽慧, 沈敏, 严隽陶. 0—3岁脑性瘫痪儿童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相结合模式应用现状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 33(5):588-592.
[2]徐怡, 赵晓科, 朱敏,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踝足矫形器佩戴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 24(1):116-120.
[3]周晓宇, 李连永. 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方案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肢体功能康复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35):156-159.
[4]李霞, 张春梅, 刘一苇,等. 基于知识转化模式的家庭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精细功能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 41(11):853-8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