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士沟通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4期   作者:徐节惠
[导读] 目的 探讨分析护士沟通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重要性
        徐节惠
        潼南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266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护士沟通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合理利用沟通技巧,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8.00%、86.00%,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可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工作;护士沟通能力;常规护理;护理满意度
        护理人员是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的主要人群,临床护理工作存在较为繁重、等特点,加之患者疾病复杂、症状困扰、情绪较为不稳定等原因,若沟通不当,极易造成医患关系紧张,进而诱发医疗纠纷、投诉事件等。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护理人员除需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需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医患沟通得当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减少护患冲突,进而降低纠纷、投诉事件发生率,并通过有效的沟通,对患者身心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其疾病康复[1]。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探讨了护士沟通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重要性,现具体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53.36±8.47岁)和研究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3~84岁,平均年龄53.85±8.39岁)。排除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言语障碍性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作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并增强其治疗信心,遵医嘱行相关治疗,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安全教育、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研究组在以上护理过程中合理利用沟通技巧,在日常护理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安抚、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注意协调医患、护患、家属、患者之间的关系等,与患者交流前认真耐心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诉说,如病情、家庭状况、想法、困难等,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地理位置等采取不同交流方式,以患者为中心,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患者本人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的作用,具体沟通技巧如下:
        1.2.1语言性沟通。注意同患者进行语言交流时应注意满足以下几点:严肃性、高尚性、保密性,注意语言的情感性,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日常交流中多采用亲切问候、解释说明、关心体贴、耐心开导、准确合理等语言方式,注意关注患者所说的话,及时发现患者微笑的变化,记住患者的名字,多提一些善意的建议,使语言充满亲和力,态度诚恳友好,注意倾听,平等对待患者,言谈举至文明,避免训斥、命令、冷漠、含糊、讽刺、随意的语言,同时应通俗易懂,减少专业性术语的使用。
        1.2.2非语言性沟通。护理人员仪表需干净、整洁,行走姿势应稳重、大方,行护理操作时动作需轻柔、缓和;在与患者交流时,面部表情应自然可亲,面带微笑,不宜皱眉、表情淡漠,避免不耐烦、厌恶等表情出现,同时眼神应注视患者,以患者进行目光交流,向患者传递真诚、温和、愉悦、鼓励、友善的眼神;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如针对存在悲伤、抑郁的患者给予其轻触,安慰患者,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当患者行动无力时,及时搀扶患者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对数据作以分析。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价,根据评分结果主要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于出院时发放,由患者自行评价,护理人员统一整理。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代表数据有差异。
2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8.00%、86.00%,前者高于后者(P<0.05)。见下表:

3讨
        护患沟通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是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但临床上由于观念差异、沟通信心偏差、护理人员自身缺乏沟通技巧等原因导致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非常有限,并可导致护患沟通失败,进而增加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对患者本人及医院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2]。
        护患间的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沟通,可传递信息,满足患者心理、精神方面需求,同时沟通会对患者产生微妙的情绪和心理影响,良好的护患沟通是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3]。本研究中即在常规护理中合理应用了沟通技巧,主要包括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技巧,从言语、仪表、面部表情、眼神及肢体等方面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进而有效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护患沟通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具备人文关怀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因此要想达到理想的护患沟通效果,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交流技巧,通过反复实践,总结经验,提高沟通能力,让病人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8.00%、86.00%,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可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更好地让病人和家属配合治疗和护理,让病员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闫华. 浅谈护士沟通能力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11):165-166.
[2]黄芳. 加强责任护士沟通能力对护患关系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评价[J]. 饮食保健, 2019, 006(037):241-242.
[3]桂艳丽, 杨颖, 胡云静,等. 标准沟通流程对提高低年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04):131-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