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娇
六枝特区人民医院 贵州 六盘水 553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预防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4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例收治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统计。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00%、25.00%,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字】脊柱外伤;脊柱手术;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脊柱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见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无论何种治疗方法,患者均需一定时间恢复,恢复期间长期卧床,长期卧床极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同时手术患者由于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明显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后若不采取及时的干预,可损伤静脉,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部分患者可并发肺栓塞,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护理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十分重要[1]。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预防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收治的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4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例收治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6.58±10.16岁)和研究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6.17±10.2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作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健康教育、遵医嘱治疗、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全面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高危因素、常见症状、危害、如何自我预防等,提高患者对深静脉血栓认知度,增强其护理依从性。
1.2.2加强基础预防。抬高下肢,禁止腘窝、小腿下单独垫枕,过度屈曲可影响血液回流,避免行下肢静脉穿刺操作,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规范下肢止血带的应用,鼓励患者下肢行适当活动,如直腿抬高活动等,注意强度不宜过大,指导家属对患者下肢肌肉进行定期按摩,主要按摩腓肠肌、比目鱼肌等,30min/次,2次/d,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足够的水分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应告知患者摄入足够量的水分,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并多做咳嗽动作。
1.2.2药物预防。遵医嘱使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钠、维生素K拮抗剂等药物,明确禁忌症,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定期复查,尽量避免下肢输注,避免在同一静脉输注,尽量避免术后无指征应用止血药。
1.2.3物理预防。遵医嘱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梯度压力弹力袜、弹力绷带等预防深静脉血栓。
1.2.4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深静脉血栓早期表现,观察患者皮肤温度、弹性、色泽,肢体压痛与围度,以及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异常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采取应对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00%、25.00%,前者低于后者(P<0.05)。详细结果见下表:
.png)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指血液在深静脉内无法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生,以下肢较为多见,主要是由于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液流通缓慢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导致[2]。手术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最常见原因,术中或术后因组织损伤引起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术后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较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主要原因有手术、创伤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和卧床时间较长等,深静脉血栓对患者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据调查显示,深静脉血栓并发的肺栓塞是导致患者发生猝死的常见原因,因此,加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十分重要[3]。
本研究即对患者实施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加强基础预防、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和病情监测等,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深静脉血栓认知度,增强其依从性;基础护理加强了体位、按摩、制动等方面护理;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通过应用抗凝剂、辅助工具等预防血栓的形成;病情监测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00%、25.00%,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护理干预对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是切实有效的。
综上所述,在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丹. 护理干预对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 2020, 028(011):99-100.
[2]施玲. 护理干预对预防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 医药界, 2018, 000(021):P.107-108.
[3]王欢, 余丽娟. 护理干预对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