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露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 ) 234000
[摘要]通过回顾总结了一例小儿重度营养不良、脑瘫患儿的护理,采取积极有效的个体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饮食管理、促进消化、预防感染。经过21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危重症状明显改善,病情好转顺利出院。
[关键词]重度营养不良;脑瘫;小儿;护理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示由于摄入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组织,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或有水肿,肌肉萎缩,精神萎靡,易疲乏。同时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给很多疾病,特别是婴幼儿肺炎及腹泻创造了发病条件[1]。常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生后一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营养不良临床表现为体重不增以致减轻是最初的症状,皮下脂肪层不充实或者完全消失(腹部→胸→背→腰→上肢→下肢→臀部→额→颈→面颊部),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或者增高生长迟缓,智力落后,食欲低下,饥饿性腹泻,频繁带黏液的大便。脑性瘫痪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2]。2018年8月我在儿童重症医学科,参与了一例小儿重度营养不良、脑瘫患儿的护理,护理着重从饮食管理、促进消化、预防感染、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救治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儿,男,2岁10月,住院病历号:因“纳差伴精神差20余天”入院。患儿T:36.5℃,P92次/分,R29次/分,W6.8KG,神志清楚,精神反应欠佳,呼吸稍促,点头呼吸,鼻扇及三凹征阴性,营养发育欠佳,面部皮肤苍灰,口唇黏膜及巩膜苍白,咽稍红,咽峡部无疱疹,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肠鸣音减弱,四肢肌张力高,肌力低下,双手背及双足背皮肤轻度非凹陷性水肿,患儿现不能站立、行走、不能说话。入院后立即抗感染,补液,合理饮食补充营养等对症处理。入院后患儿一般情况稳定,住院21天病情好转出院。
2.护理
2.1饮食管理
患儿入院时W6.8KG,纳差。入院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输液通畅。科内采用腋静脉留置做为静脉通路,严密观察输液过程,15min~30min巡视1次,饮食管理原则为循序浙进,逐渐补充。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功能来调整饮食的量及种类。给予稀释奶或脱脂奶,再给全奶,然后给予带有肉末的辅食。符合营养需要,即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的饮食,还要根据患儿情况遵医嘱补充铁剂。供给热量从每日165~230kJ/kg(45~55kca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逐渐增加到每日500~727kJ/kg(120~170kcal/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所需热能[3]。患儿出院时W7.0KG。
2.2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遵医嘱给予各种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等)和B族维生素口服,以助消化;给予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肌注,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增进食欲。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或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物质。
2.3预防感染
患儿入院时反应差,纳差,PCT0.67ng/ml,遵医嘱给予头孢他啶0.15gbid静滴,使用抗生素时现配现用,准确及时给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以达到最佳疗效。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采取保护性隔离,在床边悬挂明显标志,同时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保持患儿全身皮肤清洁、干燥,勤剪指甲,戴手套防止患儿抓伤皮肤,用生理盐水一天三次口腔护理,同时观察口腔粘膜的情况。接触患儿前后手卫生,病房每天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室温22-24°C,湿度55-65%,把患儿安置在非感染病房,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患儿住院期间,原有感染症状消失,未出现新的感染社,复查WBC10.56*109/L。
2.4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儿尤其是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病情变化。观察有无低血糖、维生素A缺乏、酸中毒等临床表现,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并做好急症抢救准备。治疗和护理开始后应每日记录进食情况及对食物的耐受情况,定期测量体重、身高及皮下脂肪的厚度,,以判断治疗效果。
2.5心理护理
由于该病是终生性疾病,病情好转出院后仍需康复治疗、耐心喂养、合理饮食。家长担心孩子病情及预后,精神压力大,配合度低。医护人员考虑到这些可能发生的现象,在治疗期间主动与家长交流,给予关心和安慰,向家长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解答家长对该病的疑问。通过向家属展示图片、查阅文献等方法进行宣教,让家长认识到合理规范的治疗,患儿可改善生活质量,使家属树立信心,为患儿出院后仍能够在家庭中继续正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经过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与患儿家长交流沟通,现患儿家长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4]。
2.5延续性护理
出院前再次强化患儿家长对本病的认识,给予家长书面的指导,反复强调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重要性,告知家长早期治疗对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很重要。出院后继续康复治疗及营养支持。嘱患儿定期来院随访。
3小结
该例患儿虽然因纳差伴精神差20余天,如不及时诊治则可威胁生命。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个体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从饮食管理、促进消化、预防感染、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实施,使患儿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5]。经过21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危重症状明显改善,病情好转出院。因该病是终生性疾病,病情好转出院后仍需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但是
患儿及家属是否能积极康复治疗,给予合理饮食,是我们以后要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武光丽.脑性瘫痪患儿196例生长发育状况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29):78-79.
[2]李淑志,高霞,张祥钦,等.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7):750-751.
[3]饶延华,仇君,樊利春,等.海南省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2,27(6):838-841.
[4]李丽娟,朱永丽,方清玉,等2009-2013年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O-5岁散居儿童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5,30(28):4758-4769.
[5]刘敬涛,蒋迎佳,许跃忠.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现状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11):112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