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综合护理对急诊科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4期   作者:李富亮(通讯作者) 杨曲
[导读] 目的:对急诊科脑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案展开探讨,剖析急诊综合护理的干预价值
        李富亮(通讯作者)        杨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目的:对急诊科脑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案展开探讨,剖析急诊综合护理的干预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定为研究对象纳选时间,共计纳选该时间缩短急诊科脑出血患者60例,依据急诊护理方案差异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组人数均为30例,分别施以常规急诊护理及急诊综合护理,剖析护理结局。结果:接受干预前组间取得的CSS评分(24.23±3.24;24.31±3.17)及BI评分(54.62±5.14:54.67±5.02)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CSS评分(11.26±2.12)分低于对照组(17.64±3.06)分,而其BI评分(76.89±5.84)分高于对照组(65.24±7.02)分,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满意度,观察组96.67(29/30)较高于对照组83.33(25/3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急诊科脑出血患者施以急诊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并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和护理评价。
        【关键词】急诊综合护理;急诊科;脑出血;影响
        急性脑出血不仅具有脑出血的基本病症特征,且还具有生命威胁大、病情控制难度大且高致死率的特点,病情发生与发展均可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对患者干预后的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急诊护理的有效展开可帮助患者快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的伤害,是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及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研究为研究组入选患者施以急诊综合护理取得理想的护理结局,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依托样本分析法,以2018年2月-2020年2月作为研究对象纳选时间,共计选取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依据急诊护理差异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入选中男女患者占比分别为50.00%:50.00%,最小年龄值为43岁,最大值为67岁,均量数据为(52.12±2.22)岁;研究组入选中男女患者占比分别为53.33%:46.67%,最小年龄值为42岁,最大值为66岁,均量数据为(52.09±2.21)岁;对比观察上述组间基础资料可见无明显差异p值大于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至急诊科就诊后接受常规护理,即立即展开心肺复苏,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待急诊救治完成后细致观察患者的呼吸、瞳孔、心跳变化情况。
        研究组入选者接受急诊综合护理:(1)生理方向:接诊后协助医生对患者的展开吸氧治疗,最大限度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并使其颅内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应用软枕帮助患者稍抬头部,以将患者呼吸道阻塞风险;对其生命体征展开全方位监督记录,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需及时连接呼吸机。(2)心理方向:多少脑出血患者会意识不清,因此急诊综合护理中的心理疏导工作主要针对性患者家属进行,患者家属心理消极及情绪不稳定对治疗方案的及时回应造成不利影响,进入导致患者错失治疗最佳时间风险增加,因此急诊入院需对患者家属展开简明直接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讲解,并告知其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治疗效率具有的积极意义。
1.3评价标准
        评价对比组间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CSS评分):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患者自理能力(BI评分):BI评分总分为100分,得分低于40即为重度依赖,得分在41-60分之间为重度依赖,得分61-99为轻度依赖,得分100则为无需依赖。
        患者家属对本次急诊护理的评价应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表内总分为100分,得分大于90即为很满意,得分在61-89之间即为满意,得分低于60即为不满意,满意度=(很满人人数占比+满意人数占比)。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之中应用的软件为SPSS20.0,将采集的信息进行导入和处理从而获取相应的计算结果,计数以%的形式显示,并在X2检验之后,正负差计量数据用±s表示,通过t检验之后,P0.05则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观察组各时间段组间CSS评分、BI评分变化情况
        接受干预前组间取得的CSS评分及BI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CSS评分(11.26±2.12)分低于对照组(17.64±3.06)分,而其BI评分(76.89±5.84)分高于对照组(65.24±7.02)分,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家属对急诊科护理工作评价
        观察组很满意占比60.00%,满意36.67%,满意度96.67%明显较低于对照组83.33%,x2=9.092,p=0.00。见表2。


3讨论
        及时有效的急诊护理是保障整体治疗效果及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的关键[2]。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干预前组间取得的CSS评分及BI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CSS评分(11.26±2.12)分低于对照组(17.64±3.06)分,而其BI评分(76.89±5.84)分高于对照组(65.24±7.02)分,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满意度,观察组96.67(29/30)较高于对照组83.33(25/3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科脑出血患者施以急诊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并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和护理评价。
参考文献
[1]谢俊丽.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预后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21):94-95.
[2]韩丽. 呼唤式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8):753-756.

作者简介:姓名:李富亮(1987.06.25),性别:男,籍贯:广东省和平县,学历:本科,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现有职称:护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