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璐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100044
【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体外反搏治疗干预下的护理研究与疗效。方法:选83例PCI术后体外反搏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2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采用综合护理,比较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后体外反搏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且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PCI术;体外反搏;综合护理
PCI术是常见治疗冠心病方式,属于一种微创手术,体外反搏是PCI术后常见治疗方式,是指利用体外式循环装置促进冠状动脉侧肢循环,以便解除心肌缺血症状的方式,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3]。我院在患者采用该方式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选2018年4月-2020年4月83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PCI术后体外反搏治疗患者中选83例进行研究,随机数表法分2组。对照组(41例):30例男,11例女;年龄53-74岁,平均(63.52±1.16)岁;其中,13例糖尿病、17例高血压、11例高血脂症。观察组(42例):34例男,8例女;年龄51-75岁,平均(63.06±1.27)岁;其中,15例糖尿病、20例高血压、7例高血脂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均为冠心病确诊患者,存在心绞痛、阵发性胸痛等症状,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有明显下移或抬高,冠脉CT或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供应性血管即冠状动脉出现狭窄,且狭窄程度>75%;(2)均行PCI术治疗;(3)知情本研究并自愿加入;(4)医院伦理委员会批转本研究开展。
排除标准:(1)存在免疫系统疾病者;(2)意识障碍者;(3)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者;(4)临床治疗不完整者。
1.2方法
1.2.1治疗
两组均行PCI术治疗,术后给予体外反搏治疗,使用P-ECP/TI型(一体式)气囊式体外反搏装置,设置压力参数为0.010-0.035MPa,20-30min/次,2次/d。
1.2.2护理
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前向患者普及体外反搏治疗知识,包括治疗方式、治疗目的、治疗效果等,告知患者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密切患者患者术后各项生命指标水平,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干预。
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1)治疗护理。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测,设置相应参数,观察患者心电图状况,根据心电图结果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压力设置,将电极粘贴在相应位置后包扎囊套,启动开关;治疗过程中主动询问患者感受,根据患者感受及具体状况调整治疗压力;观察气囊状况,确保其排气符合标准;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心电图状况,治疗结束进行血压测量,主动询问患者治疗感受,若患者出现异常感觉,则及时通知医生给予针对性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配合采用相应护理措施;治疗结束后,测量患者血压,确认其血压正常后,协助患者缓慢坐起;告知患者治疗结束后出现轻微头晕症状属于正常现象,并告知患者出现该症状的原因,缓解患者心内紧张感(2)心理护理。治疗前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与患者主动交谈,了解其治疗前内心真实感受,分析导致患者出现相应心理的原因,并结合原因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健康心理对机体各项指标恢复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构建健康治疗心理方式,提高其心理自护能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一步深化讲解PCI术后体外反搏治疗相关知识,进一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
1.3观察指标
(1)评估疗效。根据患者心电图检查情况及临床症状评估治疗效果,显效:气短、胸闷等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气短、胸闷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ST段趋于正常;无效:各临床症状均无改善。治疗总有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2)评估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理人员态度、护理效率、护理质量等内容,总分100分,60分、85分为分界点,低于60分为不满意、高于85分为满意,在60分至85分之间为较满意。护理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式
使用SPSS 17.0分析数据,(x±s)为计量资料 、(%,n)为计数资料,分别以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png)
3讨论
体外反搏是一种常见治疗方式,该方式将借助体外式循环设备,将气囊袋固定在患者四肢及臀部,在电子监控、心电图辅助状态下,由气囊不断向患者远端、近端充气挤压,以便将远端血液挤向心脏方向,增加心脑血管灌注压力,提高氧气输入量,缓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应症状[4]。PCI术后采用该治疗方式,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治疗期间采用相应护理措施能对提高治疗效果产生积极意义[5]。综合护理以提高护理全面性为宗旨,在充分尊重患者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状况给予相应护理,包括病情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内容,在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基础上,缓解其不良治疗心理;体外反搏治疗期间给予相应护理,确保治疗有效性,能对提高治疗效果产生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PCI术后体外反搏治疗期间护理以综合护理为主,能对治疗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捷, 孙英皓, 李光,等.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在外科低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 26(11):24-26.
[2]许亭亭, 兀倩. 冠心病体外反搏治疗的个体化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01):244-245.
[3]武鹏慧. 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32):324+326.
[4]吕键, 温小敏, 林智敏,等. 体外反搏在冠心病血管重建术心脏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海军医学杂志, 2019, 171(06):105-107.
[5]高伶娇, 吴群英, 彭婷. 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的疗效与护理措施[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005(008):116,124.